龙武卫乃是守卫宫城的北衙禁军,本不负责长安城防,但此次李隆基竟将其调动起来与金吾卫一起负责戒严,足见其怒意之深。
且先不说他对李玹的关心程度,他的长子李琮因小时候围猎时被豽所伤,面部留下了一道极深的疤痕,再加上身体一直不好,故而便没有将他立为太子。但李隆基却十分喜欢这个白白胖胖而且没有什么心计的儿子,早在开元年间便加封他为司徒、遥领安西大都护兼安抚河东、河内、陇右诸藩大使,又兼太原牧、凉州都督等要职,虽然都是遥领,但其地位之显赫无人可及。
而李瑗乃是李隆基五弟惠宣太子的长子,长得与其父几乎一模一样,李隆基每次见到他,都会想起自己的四个兄弟,故而对他也十分的优待。
至于李玹,就更不必说。这样三个皇帝最喜欢的子侄竟然同时遇刺,这简直是对他这个皇帝的最大挑衅!
马蹄声缓缓止住,李玹从车上走了下了,早已在门前等候的忠伯匆匆忙忙的走了过来,见他的衣袍上到处都是血迹,连忙问道:“郎君,这是怎么回事?”
李玹摆了摆手,说道:“没事,只是遇到了一点小麻烦。”
忠伯见他不欲多说,便也不再追问。凑上前来说道:“有两位大人来找郎君,现在客厅等候。”
这么晚了,谁会来找自己?李玹有些惊讶,但见忠伯没有说名字,应该是以前从未来过的人。
于是李玹吩咐了高耀一声,便快步走了进去,无论来人是谁,这么晚了还过来,一定是有要事。
大步走进客厅,一见坐在里面的两人,李玹不禁心中惊讶,走向前对二人拱手道:“晚辈见过裴阁老,裴世叔。”
厅中一位老者身材魁梧,须发花白,眉目之间仍带着些许威严之色,但其气质却像是一位得道的高僧,淡然而和善。
另一人则是身穿一身明光铠,头盔放在一旁的几案上,整个人显得甚是威风凛凛,颌下精心修剪出来的三缕短须又为其增添了几分儒雅。
老者是已经半隐退状态的礼部尚书裴宽,另一人则自然是他的侄子裴旻了。
二人看到李玹归来,齐身站起来向他拱了拱手,裴旻小声说道:“可有隐私之处?”
李玹心中早有准备,便说道:“请随我来。”
二人随着李玹一起,进入了宅中一间隐秘的书房里,李玹看了看外面,然后紧紧地关上了房门。
还未及说话,裴旻便已经问道:“杨光程那小子告诉我,你断定此次刺杀事件乃是陇西李氏所为,我且问你,能否确定?”
李玹双眼微眯:“九成肯定,而且他们很有可能与杨玉瑶勾连在一起。”
裴旻与裴宽对视一眼,然后裴宽看着李玹的眼睛,询问道:“老夫且问玉郎,你可欲报这一箭之仇?”
李玹眼中闪出一丝厉色,语气森然:“光天化日之下,竟悍然出动大批死士意图刺杀于我,黛儿还因救我而受了伤,此仇不报,李玹敢称人乎?”
裴宽的眼中出现了些许笑意,连连点头道:“好好好,杨家那小女娃子没有看错人。”
裴旻在旁边接话道:“他们这次闹得动静太大,皇帝今日召见我与独孤颖、陈玄礼三人,下令不惜一切代价寻找刺客,缉捕背后谋凶,这一次,乃是我们打击五姓七望的大好机会,玉郎可愿意借此与我们合作?”
李玹眉头皱起:“李玹不懂世叔口中的‘我们’是什么意思,还请直接明说了吧。”
裴旻点了点头,面色很是严肃地说道:“那便不知玉郎可有兴趣听我说清楚这来龙去脉?”
说这话的时候,裴旻的脸上没有一丝笑意,与平常豪爽开怀的性格截然不同。李玹凝视着他的眼睛,半晌,方才淡淡地说道:“世叔请讲,李玹洗耳恭听。”
裴旻像是松了口气,将一些旁人所不知道的世家秘密缓缓道来。
当今的许多士族门阀,皆是兴起于两汉之时,在魏晋时代大致成型。但刚刚成了一些气候便遭遇了一场空前绝后的大浩劫:五胡乱华。
衣冠南渡,朝廷南迁。当时的北方可谓是一片狼藉,诸胡连年征战,汉人沦为被屠杀的羔羊,在那个时候,现在的所谓大世家,都也只是仅仅能自保而已。
到后来,来自鲜卑的拓跋氏统一了中原之地,并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统治的汉化政策,到魏孝文帝时期更是将都城从充满胡人气味的平城,迁到了华夏文明的起点:洛阳。
第一卷 盛世京华 第二十八章 世家之争(2/2)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