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都城长安所在的地方在千年之前乃是秦都咸阳,位于关中之地,这里不但土壤肥沃、气候温暖,而且被山带河、金城千里。自古便是王侯霸主称雄天下的形胜之地,早在战国时代便号称“天府之土”,乃是上天所赐的宝地。
自古所称:东函谷、南崤武、西散关、北萧关。关中的四周都有天然屏障,乃是自古兵家必争之地,成王霸业的天然根本。
这四关之中,尤其以雄踞东方,扼守要道的函谷关最为险要。
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早在春秋战国之时便已经是山东通往关中的必经之路。这里山势险要,地势复杂,欲从山东入关中则必定要经过此处。而且关前谷道极其狭窄,仅有一车之距,号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战国时代,秦孝公从魏国手中收复此地之后,在此处修建了函谷关。从此以后百余年间,山东六国数次合纵攻秦,纵然有苏秦、公孙衍、信陵君这样的不世奇才为主帅,但却从未攻进过函谷关内。秦国以函谷关为屏障,进可攻、退可守,经过了六代君王的努力,终于攻灭六国,一统华夏,成就了浩浩伟业。而究其原因,与函谷关的险要是离不开关系的。
自秦以后,不知有多少英雄豪杰皆凭借着独特的战略目光选择了雄踞关中,进则一统天下,退则称霸一方。如汉高祖刘邦、北周大帝宇文泰等。当年大唐高祖李渊决定起事之时,在李世民的劝说下,从太原向南直入关中,据守险赛徐图发展,最终一统天下,这才有了大唐帝国的万世荣光。
千百年来,这天下的大业兴衰必然与这函谷关离不开关系,当今皇帝出巡经过函谷关时,曾亲笔题下“天下第一关”五字。
李玹从车中向外望去,观察着此处的天险地势,不禁啧啧称赞。黛儿却只是好奇地看了一眼,便毫无兴趣的倚靠着车中厢壁,玩弄着自己的青葱玉指。
过了良久,队伍已经通过关口,望了一眼关上迎风飘扬的大旗,李玹缩回车内,不禁赞叹道:“不愧是万里雄关天下险,今日见到,果然名不虚传。”
黛儿斜睨了他一眼,看向外面,淡淡地说道:“离这不远就是我弘农杨氏的祖宅了,有空的时候陪我一起过去?”
李玹点了点头:“好。”
回答的很肯定,黛儿不禁嫣然一笑。
出了函谷关再走不远就要到东都洛阳,那里并没有发生灾情,只是相应的受到了影响,米价涨幅有点大而已。
真正灾情比较重的地方是郑州往东的汴州、滑州、宋州、曹州等地,其实灾情也不算很严重。只是按照惯例,这些地方官也是小灾报大灾,朝廷拨运的物资也足够救灾完还有剩余,谁料这群贪官污吏却把事情闹得这么大,结果传到了李隆基的耳朵里。
李玹这次作为采访处置使前来调查此事,即使没有世家争斗的因素,以他的脾性对付这些国家的蛀虫也绝对不会手软,对付世家也只不过是搂草打兔子,顺带而已。
身为宗室,他们是这个帝国的主人,他们的自身荣辱都与这个国家的盛衰息息相关,本该十分的爱护才是。可惜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都没有这个觉悟,如庆王、棣王等皆是大唐土地兼并情况日益加重的罪魁祸首之一,尤其是棣王,就他这模样还想做太子,韦卢郑薛等世家真是不知道是不是瞎了眼,竟然支持这种货色。
想到此,李玹心中不禁有些嫌弃,暗自摇了摇头。忽然灵机一动,不如就利用此次旱灾的机会,把中原土地兼并和军府衰败的情况反映给皇伯父,自己再做些努力,起码能让这种情况不再那么严峻下去。
反正自己这个采访处置使拥有先斩后奏的权力,在这段时间内,他便相当于河南道的最高长官,所有州府官员必须要听他的指令,而且只要是河南道的事情无论大小自己都可以管,这么大的权力不用白不用。
心中打定了注意,李玹不由觉得有些轻松。
黛儿看着他不断变换的表情,心中觉得有些莫名其妙,却是很乖巧的没有出言询问。
男人的心思,还是他不主动说的话,还是不要问太多比较好。
这时,车外传来此次护卫总首领长孙全绪浑厚有力的声音:“启禀钦差,前方还有数里就是洛阳城了,我们是在那歇息一天还是继续赶路?”
李玹掀开锦帘,印入眼中的是长孙全绪那张虬髯大目、威风凛凛的面容,李玹笑着说道:“就在洛阳歇息一天吧,记得走定鼎门入城。”
长孙全绪应了一声,便拨马离开,走到了队伍的最前方。
李玹不禁轻叹一声,黛儿见他这副模样,不禁揶揄道:“李大人怎么最近成了个大姑娘一样,整天唉声叹气的?”
望了笑吟吟的她一眼,李玹心中一动,促狭的笑道:“是啊,黛儿妹妹,不如今晚你我一块儿把酒夜话,抵足而眠可好。”
本来调笑着他的黛儿反被调戏了一下,不禁羞恼的啐了他一口,佯怒道:“没个正经。”
李玹嘿嘿一笑,看了看外面,然后叹息道:“我是看见了长孙将军,有些感慨啊。”
第一卷 盛世京华 第四十二章 回家(2/2)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