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盛世京华 第五十五章 上天难欺(2/2)
作者:琢玉郎
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别的情绪。
反应最大的,是御史台。
秦朝时设御史大夫为三公之一,银章青绶,号称亚相。可见从那时起统治者便已经意识到了监察官员的重要性。
汉初,开设御史府,到南北朝时改为御史台,一直便是纠察、弹劾官员、正肃纲纪的监察机关。
大唐太宗年间,御史台设置台狱,自此以后便与大理寺和刑部并称为三法司。
御史台有个规定,那便是非进士出身者不得入御史台。当然像当年的来俊臣,如今的杨钊这样的算是个例。
这个规定导致了寻常人很难通过别人的路子进入御史台,想进来的话就必须是进士。因此这些御史们大多都是凭着真才实学进来的,几乎不掺什么水分。
也因此,若是从大唐各官署中挑选一个最为公正的地方,那便非御史台莫属。
想进去就必须是进士,而且御史们负责的便是弹劾官员,谁见到他们都怵得慌,又没有什么油水可捞,故而谁都懒得把手伸进去。
各个官署每年的考课都不一样,如工部的官员述职报告上面会写他今年负责兴修了哪些水利或是工程,户部官员则是今年人口增长了多少,国库储存是增长还是减少等等。
再看看御史台官员的述职报告,好家伙!全是那位御史某月某日弹劾了某某官员,弹劾成功还是失败。
说白了,御史们的责任就是到处去找官员们的碴儿,挑的刺越多,说明这个御史就越负责任。
大家切身处地的想一想,如果你是官员的话,遇到这种人你怕不怕?而且他们还拥有风闻奏事的特权,出去在民间听到个什么消息他都可以上奏疏禀报皇帝。皇帝要是注意到了,派人过去调查了,如果是真的,这个御史有赏赐,如果是假的,他也不会有任何责任。
这是一个极其可怕的群体,要是遇到些刺头儿,皇帝做了什么错事他都敢指着鼻子骂,更遑论一般的官员了,大家都是一致的把这些御史们当做一坨大粪,离得越远越好。
李玹和萧肃的奏疏一传到京城,其他人还好些,御史台可就整个都疯狂了。短短一个时辰不到,便已经有数十道奏疏呈到了皇帝的御书房里,内容几乎全部都是弹劾河南道采访处置使李玹擅杀地方大臣的。
这些御史们都是进士出身,其文字功底可谓是非同一般,写出来的奏章简直就是文笔纵横,其字如刀,拿出去都可以做地方私学里的教本儿了。
只可惜他们的大好文采完全是浪费了地方。
皇帝李隆基的确是在御书房批阅奏疏,身旁侍候着的是高力士。
龙案上,整整一摞奏折放在那儿,李隆基连看都没看。
那是御史们弹劾李玹的奏折。
李隆基手里拿着的,却是李玹和萧肃所呈上的关于此事的解释。
萧肃在奏疏里把之前汴州民不聊生的情形和李玹诛杀太守之后民众欢呼的景象都写在了奏折里,还特意提到了从张太守和陈司马府中抄没出来的家产价值足有数十万贯之多。
李隆基一开始看着的时候眉头是紧锁着的,慢慢的,脸上便浮现了些许笑意,待全部看完之时竟不由得抚掌一笑。对着高力士说道:“大将军,你看看这上面写的,玉郎果然没有辜负朕的期望,哈哈哈!”
高力士闻言便接过奏疏,大约的看了一遍,也是随声附和道:“玉郎公子杀伐果断,但也是大家您慧眼独具呢。”
李隆基笑了笑,指着奏章说道:“玉郎此举之果断与朕当初诛杀韦后、太平公主之时是多么相似啊,而且还能怀着一颗天下之心,这才是最为难能可贵的,你看看,‘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这句话,说的真是妙极,朕十分满意!”
高力士看了看这句话,也是认同的点了点头。
李隆基合上奏折,忽而眼睛一亮,低声对高力士说道:“大将军,你觉得玉郎这孩子怎么样?”
高力士笑道:“玉郎公子聪明睿智,杀伐果断,将来必然能成为一位不世贤臣。”
“不,朕说的不是这个。”李隆基摇了摇头,目光注视着他:“大将军应该懂得,朕说的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