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皇帝李隆基闻讯后大惊失色,手中正把玩着的玉麒麟镇纸摔在地上跌成了粉碎。但仍愣愣的仿佛没有察觉到,半晌,方才丝毫不顾形象的放声痛哭起来。
不一会儿,宫中传来圣旨,追赠郭虚己为太子太师,由官府送葬东都洛阳。其子郭揆擢河南府参军,次子郭恕为右金吾卫郎将,郭弼为太原府参军,郭彦为左威卫骑曹,幼子郭枢赐进士出身,守丧三年后再任官职。
另遣给事中兼御史中丞、太府卿杨钊入剑南代天子祭拜,兼领圣旨以调解南诏之事。
李苾得知郭虚己病重的消息,在短暂的哀伤之后,便下令封锁这个消息,禁止任何人外传,以防南诏人趁虚而入。因此,与姚州军遥遥对峙的南诏军并不知道这件大事。
阁罗凤已经将此处的一切事务全都安排好,点好了两万军队,准备立刻启程赶回太和城,以一举铲除蝮正清等人。
凤良将注视着阁罗凤,久久没有说话,最后终于还是哀叹一声,喃喃道:“大王此行路上定会有万分凶险,臣怀疑那李苾早已与蝮正清等人合谋,若果真如此,他定然会在路上截击大王,还请您万分小心才是。”
阁罗凤沉默了一会儿,觉得的确是有这种可能,便点了点头,说道:“元知道了,会注意的,你千万要记住,若是不敌的话,千万不要硬拼,用有利的地势拖住他们即可。”
凤良将点点头:“臣明白。”
阁罗凤望了北方一眼,有些惆怅地叹了口气,然后便戴上头盔,翻身上马,率领着两万南诏军,向着都城的方向行去。
大帐中,李苾获知了阁罗凤率军离去的消息,冷笑了一声,下令麾下将领全部来帅帐议事,准备安排截击阁罗凤之事。
太和城的夜不同于长安,这里是没有宵禁的。
淳朴勤劳的南诏百姓们结束了一天的繁忙,吃完饭后纷纷出门玩乐,热闹的气氛就像是有什么节日一样。
其实今天并不是什么特殊的节日,太和城中的每一个晚上都是如此。
由于地势的原因,南诏的大多数地方都十分的温暖,即使是冬天也不像大唐那般寒冷,大多数时候,这里连雪都不会下。
太和城所在的地方更是四季如春,冬天不冷夏天不热,可谓是一块极好的宝地。闲暇时,有条件的人们还可以去洱海一赏那水天一色时,一轮清朗如画的皎皎明月;去冰雪皑皑的苍山,呼吸一口纯净的犹如天上仙气的山风。
上关清风苍山雪,双溪明月忘川花。南诏,的确是一片足以让人流连忘返的天堂乐土。
李玹坐在院中一棵树下,倾听着外面的喧天锣鼓,仰望着天边的一轮圆月,淡淡的相思之情却在不知不觉间溢满了心头。天气已经渐渐开春了,曲江池的绿水清波开始缓缓流淌,芙蓉园里的似锦繁花想必也已经盛满枝头了吧,不知那个像月宫仙子一般的美人儿,如今过得可还好吗?
成婚不过十天,自己便不得不离开佳人,出使南诏,如今更是身陷这诡诈秘谲的政治漩涡之中。虽然表面上永远是一副风轻云淡的模样,但是谁又能晓得,他的内心其实也是十分疲倦的呢?
他不能露出一点儿软弱的模样,永远都要保持着那份智珠在握的淡定从容,即或是山崩于前,海啸于后,他也依旧如此。
不知不觉间,李玹觉得自己成长了许多。但无论怎么成长,心头的那一份挂念,却永远都不会改变。因为那个她,是要与自己相伴一生的人。
长相思,在长安
曲池坊。
黛儿正专心致志地煮着一壶清茶,她的对面,端坐着太子的女儿,永和郡主莹玉。
已经十七岁的莹玉渐渐成长了许多,听说再过不久,太子便要为她选择夫婿了,到那时,她也将为人之妻,为人之妇,成为一个成熟的女人。
她的心中充满了忐忑与不安,近日常常来李玹府上找黛儿,两人一起聊聊天,煮煮茶。
黛儿自李玹走后,心中便无时不挂念着他,莹玉的到来正好开解了她许多的相思之苦,自然也是乐得有个说话的伴儿。
嫁给李玹后,黛儿的气质变得越发迷人,渐渐地不复原本的清冷而不染纤尘,变得愈发娇媚起来,但却依然给人一种皎洁而不可亵渎的高贵之感。
如果说以前的黛儿是一朵孤高自赏的雪莲,那么现在的她便是国色天香的牡丹。
不知道为什么,今天她做什么都有些心不在焉的,说话也常常是上下不接,总会有种莫名的恍惚之感。
如今正在一边煮着茶,一边和莹玉说着闲话儿。黛儿却莫名地觉得心中一痛,不由得捂住了胸口,黛眉微蹙。
莹玉见她这副模样,不禁睁大了眼睛,悄声问道:“黛儿姐姐,怎么了?”
黛儿微微摇了摇头,说道:“没什么,觉得有些闷,可能是窗户被关起来的缘故吧。”
莹玉撇了撇嘴:“想他了就是想他了,就别找什么理由了,你一定是在想,我家玉郎怎么还不回来,是不是在南边看上了哪个小娘子,结果流连忘返了吧?”
黛儿俏脸微红,佯怒道:“小妮子胡说什么呢,别忘了,他是你叔叔,你可还得叫我婶婶!”
“切!”
第一卷 盛世京华 第九十五章 发动(2/2)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