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风雨之秋 第四十八章 抵达(1/2)
作者:琢玉郎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从灵武一路向东北,自榆林郡向东北渡过黄河,便是单于大都护府所在地:东受降城。

    受降城之称源自汉代,当时是为了接受匈奴左左大都尉投降而建。至唐时,中宗景龙二年,大将张仁愿趁突厥默啜可汗西征突骑施的机会,在塞北修建受降城,历时两月建好。受降城总共有三座,西受降城建在九原郡,紧挨着黄河。中受降城即原安北大都护府驻地,由榆林向正北渡黄河便可到达。

    安北大都护府向东,便是单于大都护府的驻地东受降城。自后突厥复国之后,安北大都护府所管辖的地界都重新回到了游牧民族的手中,变得名存实亡,在朔方发挥实际作用的已经变成了单于大都护府。

    大唐是中国历代封建朝代中唯一没有大规模修筑长城的朝代,三座受降城在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一渡过黄河,一阵充满边疆杀伐气息的滚滚朔风便扑面而来,与中原比起来,这里更荒凉,更危险,处处都充满了杀伐之气。但是这里无数大唐男儿魂牵梦萦的地方,只有在这里,他们才能实现自己建功立业的梦想。只有在这里,他们才能作出无数不朽的诗篇。

    秦时民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生活在大唐时代的人们,无论是文人还是武人,亦或是普通的百姓。他们所怀揣的拳拳斗志与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唯因这种精神,大唐才能不断地开疆拓土,创造出无比辉煌的成就,就像是一轮太阳,闪耀在历史的天空。

    李玹斜坐在车中,紧锁着眉头望着依偎在自己怀中的睡美人儿。她的身上还盖着一条薄薄的毛毯,小脸微红,呼吸却是有些急促。

    不知过了多久,美人儿的呼吸渐渐变得平缓,向里翻了个身,换了一个舒服点的姿势,方才紧紧闭着的眼睛却是忽然睁了开来。正对上李玹的目光,不由得浅浅一笑,问道:“怎么用这种眼神看着我?”

    李玹摇了摇头,伸出一只手覆在她的额头上,询问道:“感觉怎么样了?”

    黛儿又闭上眼睛,拍了拍他的手,回答道:“已经好多了,不必担心。”

    她虽说的轻松,但李玹面上凝重的表情却是丝毫没有放松。

    在榆林郡的时候,黛儿不知怎的忽然感染了风寒,李玹想在榆林多停几天,等她的身体好些再所。黛儿却是坚持不肯耽搁他的行程,无奈之下,李玹只好在请医士诊断确认了只是因为一时不适应环境而导致的风寒之后,再度启程上路。

    一路上黛儿的风寒时缓时重,李玹担心不已,每日都守候在她的身边,片刻不离。

    一阵有些异样的沉默过后,黛儿忽然又睁开了眼睛,轻轻地唤了一声:“玉郎。”

    “嗯?”

    李玹低下头,望着她因为有些发热而变得微红的俏脸,小声地询问道:“怎么了?”

    黛儿往他怀里凑了凑,感受着他怀里的温暖,忽然转过头,把脸埋在他的胸口,有些凄然地问道:“我刚刚梦到了阿母,不知怎的,我好害怕!”

    李玹扶在她肩头的手忽然颤了颤,柔声安慰道:“别乱想,有我在,什么都不用怕!”

    黛儿轻轻地“嗯”了一声,李玹温柔地抚摸着她的后背,小声说道:“你再睡一会儿,等醒了咱们就到受降城了,在那里好好休养,很快就会好的。”

    黛儿点了点头,没有应声,不一会儿便又沉沉的睡去。李玹看的一阵心疼,将盖在她身上的毯子朝上面拉了拉,将她整个身子都盖住。

    做完了这一切,李玹拉开车帘,对外面唤了一声:“阿耀!”

    骑马护卫在前方的高耀听到他的喊声,连忙转过头看了看,然后掉头走到车旁,拱手问道:“王爷何事?”

    李玹望了望外面荒凉的风景,转过头询问道:“还要多久才能到受降城?”

    高耀看了一眼周围,皱着眉头想了想,回答道:“如果当地人说的没错的话,照这个速度要不了一天便可以到,如果用最快速度前行的话只需半天。”

    李玹点了点头,吩咐道:“吩咐下去,用最快速度前行。”

    闻言,高耀立马拱手应命:“喏!”说完,便策马向前,吩咐车夫与护卫,用最快的速度向受降城的方向进发。

    李玹放下车帘,看着熟睡中的美人儿,喃喃道:“黛儿,放心吧,你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第二卷 风雨之秋 第四十八章 抵达(2/2)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