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风雨之秋 第六十六章 封赏(2/2)
作者:琢玉郎

    封常清五人谢恩退下之后,李隆基又召见了随同大军一起征战的葛逻禄王子谋剌逻多等西域胡族领袖,并对他们一一褒奖与赏赐。

    待一切都封赏完毕已经是晌午时分了,高仙芝一步一步,慢慢地走出宣政殿,俊美的脸庞上没有一丝表情,但是有心人却可以看得出他面上隐约浮现的一抹不虞之色。

    封常清示意李嗣业几人先走,他自己则是一步深一步浅地走到了高仙芝的面前,唤了一声:“大帅。”

    高仙芝转过头,见来人是他,脸上露出了一抹微笑,说道:“封二,恭喜你了,这么多年了,你终于得到了皇帝的认可,不必再受他人质疑了。”

    封常清面色严肃,对高仙芝拱手道:“若无当年大帅的提携,封常清安能有今日这般风光!大帅之恩,末将终不敢忘!”

    高仙芝闻言笑了笑,放慢了脚步,与封常清二人慢慢悠悠地走在宽广壮丽的大明宫里,谈笑着、回忆着这些年来在安西的故事。

    他们两人其实有许多共通之处,在性格上也属于互补的类型。高仙芝为人张狂不羁,且年少得志,年仅二十岁便被封为游击将军之职。自少年起便在安西效力,无论是盖嘉运,亦或是夫蒙灵察都对他颇为赞赏,他自然也不负众望,依靠着小勃律一战将自己推上了大唐名将的行列,在吐火罗和石国取得的胜利如今更是将他推向了荣誉的顶峰。

    而封常清却恰恰与高仙芝相反,他身材瘦小,其貌不扬,一条腿还有些跛。而且他家境贫寒,自小与外祖父生活在一起。小时候,是外祖父在做城门守卫的闲暇之余,教他读书,为他启蒙。而封常清也十分爱好读书,他总是想着办法找到一些自己喜欢的兵书来读,也正因此,尽管生活的无比拮据,他的眼界却仍然能超出生活的局限,寻找到自己想要的未来。

    他和高仙芝的故事,其实就跟孔子和他的弟子澹台子羽的事情一样,充满了戏剧性。但是值得庆幸的是,命运让封常清与高仙芝走到了一起。从高仙芝同意他做自己侍卫的那一刻起,两人的羁绊便早已注定。

    封常清在军事上的才能十分的卓越,但是他却一直甘为人后,在高仙芝率领大军南征北讨的时候,他总是能坐镇龟兹,将安西的一切打理的井井有条。而高仙芝也没有辜负封常清,每一次出征的胜利,他在递交给朝廷的战报上,都总是把封常清列为首功。

    在安西那片黄沙落日、大漠孤烟的土地上,这两个一代英杰相知相惜,成为了真正的生死之交。直到后来,高仙芝与封常清二人遭到谗言被赐死之时,也依然是共同慷慨赴死,但这却已经是后话了。

    两人边走边回忆,渐渐的走出了大明宫,走到了城南的曲江池畔。

    如今已是深秋,芙蓉园里也难免的百花凋零,显露出一片萧瑟清冷的景调。在这一片肃杀的秋风里,一轮通红如火的夕阳下,两人并肩而立,望着眼前寒江烟碧水如天的曲江池,久久不语。

    封常清知道高仙芝因为什么而心情不悦,但是他却不会说出来,两人多年的老友关系,一切事情都早已不必局限于语言。

    而在大明宫内,李隆基微闭着眼睛,享受着身后杨玉环的轻轻揉捏,神思却早已飞到了千里之外的朔方,飞到了北风呼啸的诺真水畔。

    葛勒可汗的大军已经到了诺真水,他的回纥大军距离唐军大营仅仅只有二十里。这对双方来说,早已经算不上是什么距离,冲突简直是一触即发。

    回纥人自不必说,大唐的军队即使是步兵也是有他的战马的,他们赶路之时骑着战马,快要到达战场的时候便下马列成步兵方队参加战斗,这样的配置,使得大唐的军队无论是在行军速度还是在到达战场时所保持的战斗力都要远远超过前人。

    经过连日来的行军考验、已然变得颇有大将气质的李玹自然早便知道了回纥人逼近的消息,他派出了大量的斥候,前往回纥人的驻地周围查探情况。

    这些斥候不止要侦查敌军的数量和布置,甚至连回纥人各部落所在的位置排列以及周围地形都要一一查探清楚。

    看起来,似乎这些东西对战斗并没有什么帮助,但是在许多情况下,这些情报却能提供意想不到的帮助。

    葛勒可汗也不是傻子,在驻扎下来之后,他同样也派遣出探子伪装成边境的胡商,设法潜入唐军的驻地查探他想要得到的消息。

    就这样,唐回双方看起来是在僵持不动,但是外人不知道的是,一场无声的情报战早已悄悄打响,成为了决战之前的重头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