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玹与李泌显然也不能例外。
章仇兼琼去世后,曾经受过他的恩情的李泌便保护着他的儿子章仇持皓一路北上朔方。到了灵武之后,却忽然听说李玹率军在北境大败回纥的军队,已经准备班师回朝。于是李泌便又带着章仇持皓转返长安,等待着朔方诸将回京。
如今章仇持皓暂时回到了位于政道坊的章仇府里,有李玹派人暗中护卫,相信这世上还没几人能动的了他。询问起他的打算时,章仇持皓没有一丁点的犹豫,直接表明了跟随李玹的决心。
而至于李泌,这个亦儒亦道、飘然若仙人一般的当代奇人。李玹对他颇为尊敬,最近这段时间也多次去找他一起,或游山玩水,或煮酒论道,相处的倒也颇为融洽。
二人刚刚从城外回来,到了长安东的延兴门边,李泌便向李玹拱手告辞,骑马向北,直奔政道坊。李玹则是独自回到曲池坊。
李玹骑在马上,一路边走边思考着时局的变化。
前些日子他偶感小恙,这几天的朝会他都没有参加,但朝中发生的一切事情都不可能逃脱的了他的眼睛。不知不觉间,他竟然已经掌握了一股如此强大的力量。
完全可以说,无论身份地位还是实际掌握的权力,如今的李玹在朝中都是仅次于李林甫的存在。安禄山、哥舒翰这等边将尽管看上去威风凛凛,头上加着无数的高官显爵,但这些却都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边将始终是边将,与朝中的大臣相比,他们始终是欠缺了几分近水楼台的优势。
大唐官居三品的刺史有数十个,但是区区四品的侍郎却只有长安城里这十来个,而且还时常会有空缺。三品的刺史见到四品的侍郎依然要恭恭敬敬的,一点儿都不敢得罪,边将与朝臣的关系也是同理。
李玹如今时刻都在考虑着河东节度使一职的处理问题,他不知道皇帝是不是早有了定计,但是他却是在思考着该如何发动手头上有的力量来防止安禄山兼任河东这样的事情发生。
心中正想着,不觉间已经走到了府门前。李玹抬头望着巨大的牌匾,不由得自嘲地一笑。翻身跳下马,将手中的缰绳递给迎上来的高耀,轻笑着问道:“有没有客人来?”
高耀答道:“刚要跟您说,吏部侍郎韦见素秘密求见,现在前厅等候。”
“来了多久了?”
“约莫一刻钟的样子。”
李玹点了点头,摸了摸马脖子上的鬃毛,然后便走进了府门。韦见素如今表面上的身份是杨国忠的一大党羽,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他是不会亲自前来的。
坐在厅中的韦见素端起一杯温度正好的茶饮,刚刚凑到唇边,耳畔便传来了一声轻笑:“韦侍郎日理万机,今日前来寒舍,不知有何贵干啊?”
韦见素闻言连忙放下手中的茶盏,站起身转头一看,只见李玹穿着一身绣着点点梅花的翻领窄袖胡服,正轻笑着走进了前厅。
韦见素对着李玹躬了躬身子,十分恭敬地施礼道:“参见王爷。”
李玹轻笑着摆了摆手,示意他坐下,自己也是坐到了主位上,没有多做寒暄,直接便问道:“朝中可是有了什么变故?”
韦见素点头道:“不错,就在今天早上,吉温向皇帝上了一道奏疏,内容是推荐安禄山兼任河东节度使一职,看这样子,杨国忠似乎已经被安禄山给出的条件所打动,决定与其结盟了。”
李玹的眉头不着痕迹地皱了皱,虽然早便对安杨二人的勾结有所预料,但是以他的看法,在这年前杨国忠应该不会有所动作才是。
细想了一会儿,李玹抬头对韦见素说道:“韦侍郎请先回吧,某这便去李林甫的府邸拜访。”
闻言,韦见素有些惊讶地看着他,问道:“王爷的意思是……”
李玹说道:“吉温背叛李林甫,成了杨国忠的忠实爪牙,李林甫对此虽然没有作出什么举动,但以他的为人,想必对此事一直都是耿耿于怀。况且他与杨国忠如今已是势成水火,我们不妨便先让他们二人斗着,待时机适合,再坐收渔翁之利便可。”
听得此言,韦见素思虑了片刻,便也是点了点头,说道:“王爷所言,似乎也挺有道理,那下官这便先告辞了。”
李玹点头道:“韦侍郎请慢走。”
韦见素对李玹拱了拱手,便也不多作停留,转身离开大厅,从后门出了扶风王府。
韦见素走后,李玹站在原地思虑了许久,将自己的想法与打算又仔细地回想了一遍,这才离开客厅,慢慢悠悠地回到房中。
第二卷 风雨之秋 第七十七章 安杨勾结(2/2)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