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风雨之秋 第八十二章 跋扈五杨(1/2)
作者:琢玉郎
    王维刚要开口细问,李玹便冷冷地说道:“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在泸南大败而归,丧师六万余,南诏王阁罗凤正式背叛大唐转投吐蕃,被吐蕃赞普封为赞普钟!”

    微微顿了顿,他又说道:“杨钊为了掩饰他的败绩,竟然向皇帝虚报鲜于仲通取得大胜,皇帝已经下旨擢升鲜于仲通为京兆尹。”

    王维不是个蠢人,听到这里,他自然是明白事情的严重之处。于是他询问道:“那么你打算怎么做?”

    李玹眉头微微一皱,说道:“回长安,我要进宫面圣!”

    王维点了点头,说道:“那好,天色已经不早,你们快回去吧。但是玉郎,你一定要记住,当今圣上不是太宗,他绝对不可容忍别人对他的冒犯,你说话之间一定要谨慎小心些,莫要教一些小人抓了把柄。”

    李玹应了一声,对王维拱了拱手,便在黛儿的搀扶下,亦步亦趋地走进了马车。杨光程也对王维拱手道别,上了马车,带着周围的侍卫向北行去。

    李玹不知道的是,就在方才他得到消息的时候。皇帝又下了一道旨意:以兵部侍郎杨国忠兼任蜀郡大都督府长史、剑南节度使,以侍御史李宓知剑南节度留后事。

    杨国忠摇身一变成为了一方节度大使,而且他根本不需要去蜀郡赴任,仍然留在长安,南诏那边的烂摊子全部交由知剑南留后的李宓来收拾。

    这对杨国忠来说可谓是个天大的好消息,毕竟自李林甫当政之后的这么多年来,还没有哪个朝廷重臣出任节度使的先例。

    开元初年,刚刚即位的李隆基曾经明确下达过这样一条规定:朝臣中有才干的中低级官吏可外调为刺史、都督,待其经历一番历练,资历和才干都被磨砺成熟之后,便调回朝中出任大臣甚至是宰相。

    这曾经是铸就大唐帝国如今辉煌的一大因素,许多著名的大臣如裴行俭、狄仁杰、张说等都曾出任外州,或任刺史,或为节度。而一些在地方上颇有作为的大臣也被调入朝中,如萧嵩、牛仙客、张守珪等。

    大唐自立国以来便一直有着这条不成文的规定,直到李林甫代替张九龄成为中书令之后,他为了断绝边镇统帅通过立功而取代他为相的可能性,便建议皇帝大力重用胡人为节度使,从而使自己的地位一直安稳如山。

    于是从这以后,大唐的朝臣与地方官仿佛便分为了两个体系,各镇节度使长年手握重兵,而李林甫则是高居相位十余年。这似乎也算是所谓的“双赢”局面了。

    而杨国忠想到的是,如今皇帝忽然打破了这一惯例,任命他兼任剑南节度使,这似乎代表着他离宰相的位置又近了一步。

    此时刚刚逃过一劫而又获得一项重大权柄的杨国忠不会想到,他的一场劫难即将来临。

    夜幕下的长安依旧热闹非凡。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这阕后世词人所作佳句用来形容如今的西市可谓是恰到好处。

    西市是长安第一大市,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奇珍特产都汇集于此,其占地规模与人流量皆为天下之最。

    开元天宝之时,与大唐有所交往的国家足有两百多个。而国家间的交流方式中,最好的莫过于通商。长安的西市则成了万国商贾汇集之所,也是长安城中最热闹繁华的所在。

    举个不太好的例子,那时的长安西市类似于如今的纽约华尔街,是全世界的金融中心。

    平常日子里,西市都是车水马龙、人流不绝,更别说这恰逢新年佳节了。即使西市中的道路十分宽敞,如今也是人山人海,颇为拥挤。

    在这西市南门口便似是出了一些小状况而拥堵住了,看那情况,好像还是两方权贵人家僵持在了那里。

    爱看热闹是人的天性,特别是这些平日里高高在上的权贵的热闹,百姓们更是趋之若鹜。一时间,大批人潮纷纷涌到了南门口,想要看看究竟是个什么事情,以便来日向街坊邻居好好吹嘘一番。

    南门处,两方人马相持不下,看那架势,恐怕都还不是一般的权贵人家,这让得看热闹的百姓们又是兴奋了许多。

    其中一方的马车是朝着向西市外的方向,而另一方则恰好相反。想必是因为人潮拥堵,双方车驾相遇,谁也不肯让谁,这才导致的事故。

    朝着西市里面开进来的那伙人家显然有些不同寻常:五辆马车并排而行,马车之上皆装饰着金玉珍珠,显得富贵逼人。

    相较之下,另一方人家的阵仗虽然也不小,但还是逊色了许多。
第二卷 风雨之秋 第八十二章 跋扈五杨(2/2)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