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也奇,有这样一个叫凉安的村子,村子不大,有寥寥十几户人家,其中有一户陈氏人家,却与仙人有着一段离奇的瓜葛交集。
仙人赠与陈氏先人数张符纸,说是大难当前,把符纸点燃,仙人就能感应前来解燃眉之急。
陈氏先人留着符纸,起初也没当回事。有一年,村里闹旱灾,几个月不见天上降半滴雨露,眼看地里庄家要颗粒无收的时候,陈氏先人拿出一张符纸,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点燃了。符纸刚一点燃,晴朗天气就在一瞬之间变得乌云密布,雷电闪鸣,没过多久就下起了磅礴大雨。
村民大喜,地里的庄家有救了!
事后甚至还有村民说,那天他看见有一个白衣男子踩着七彩云朵漂浮在空中,手中拿着一个盆,雨水就是从他的盆里流出来的。
“那个白衣男子想必就是陈大牛燃烧符纸请来的仙人啊!”
村民无不深信不疑,纷纷掏出一些银两在村里建了一座道观,观里还供奉着一尊“陈氏仙人”的神像。
自此,观里香火不断,村里再也不曾闹过旱灾。逢年过节,村民更是拿来瓜果酒食作为供品,以供陈氏仙人享用。
时光流逝,也不知过了多少年,陈氏先人将这符纸代代相传,传到陈小宝这一代的时候,符纸只剩下一张了。
陈家视符纸为祖传家宝,更是村庄的护身符。就连陈小宝双亲亡故的那一年,陈小宝要燃烧这张符纸的时候,也没烧成。
村里村民说:“小宝莫要怕,你的父母走了,我们就是你的父母,我们会像对待亲生儿子一样对待你的,衣食住行这些,你都无需担心,这符纸还是留着吧,以防后面还有更大的用处。”
那一年,陈小宝五岁。村民也信守承诺,甚至将陈小宝视作比亲生儿子还要亲,在他六岁的时候为他请了一位教书先生,教他识字。
村里村民世代以耕地为生,民风淳朴,请教书先生教识字这事儿,陈小宝是头一个享受这待遇的人,虽然教书先生教学的时候,是村里所有小孩一起学的。
请来的教书先生姓浦,是一位年过半百的老先生,大家都管他叫蒲老。蒲老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却久试不第,无奈,学富五车的他只好以说书、教学谋生。
蒲老是个特别的人,他的口中不仅有圣贤之书,还有鬼怪奇谈,这在寻常教书先生那里是很难得的。
寻常教书先生被雇请去教学时,一般都在人家里或是建造的学堂里,村里请他之时说,建一个学堂,蒲老却是拒绝了,说不必破费,让孩子们把道观作学堂就可以了。寻常说书人说书通常是背些史记等有正规记载的拿来当评书娓娓道来说给听众,蒲老却是自己撰写一些鬼怪故事或是民间口口相传的野闻,几经修改,弄成评书。
朝廷抑制鬼神之谈,蒲老说评书的时候经常有衙门小吏前去驱走台下的听众,严重的时候,甚至将他的台子都给拆了,说他妖言惑众。即便如此,蒲老还是不愿去“悔改”,依旧将他的鬼怪之道进行到底。他口中的狐狸精使人印象尤为深刻,曲折离奇的爱情故事,敢爱敢恨的狐狸精形象总是使人潸然泪下。
或许是缘分使然,蒲老教学的时候,一只狐狸总是喜欢趴在窗台上,里面传来的是琅琅念书声,它却是听得忘我,实在罕见。
这是只雪白狐狸,是村里张三猎获的猎物,陈小宝见这狐狸通体雪白,极显可爱,不忍让它被宰,便开口向张三要了过来。
陈小宝将这狐狸放回山中,哪知它却跑了回来,还趴在道观的窗户上听蒲老教学。狐狸终归是生性胆小,过不多久,再无踪影,或是归山去了罢,亦或其他,无从得知。
数年时间过去,陈小宝及村中孩童无一个取得秀才之名,他们都更愿意听蒲老口中的鬼怪言说,而非那些使人拗口的之乎者也。
村民也不见怪,毕竟功名之身不是谁人都能考得的。
陈小宝无仕途之心,却是对修真一途有着浓厚的兴趣,他时常想,要是自己能够踏入修真之门,学得上天入地之术,起死回生之能,甚是妙极!
这种想法伴随着他数年时间,不但不曾减弱,反倒日益增强,终于在他十六岁的那一年,他做出了要去修仙的决定。
“这符纸能请来仙人,我把它点燃,等召来仙人,我就随他修仙去!”
陈小宝拿出符纸,他眼前呈现的是,天空变成乌云密布,电雷闪鸣,一位白衣仙人缓缓驶来,然后自己就随着仙人飞向九天之上!想到这,他激动极了!
他找来火捻子,将符纸放了上来,符纸很快成了灰烬。
“要打雷了!”陈小宝用双手捂着耳朵,他对这雷声有一些惧怕。
“蒲老说过,对神灵要心怀敬畏之情。”
他迅速地将双手拿了下来,“对不起,仙人,我捂着耳朵是怕那雷声,我对您是心怀敬畏的。豁出去了,让这雷声来得更猛烈一些吧!”
第一章 燃符召仙(2/2)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