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2【采玉章】(1/2)
作者:王梓钧
    周赫煊这次回天津,过程极为坎坷。

    他在南京告别张恨水、成舍我之后,本来准备渡江到浦口火车站买票。结果当天突降大暴雨,只能继续待在饭店里,而且这场暴雨一下就是两天两夜。

    从四川到上海,长江全线洪讯,中下游的灾情尤为严重。

    南京的长江轮渡直接停运,听说淮河那边也发洪水了,根本不可能再坐火车北上。周赫煊只得从南京返回上海,改走海路前往天津。然而从南京到上海的短短线路,就有七八处铁道被暴雨冲毁。

    前后折腾了快半个月,周赫煊终于成功抵达上海。等他买票登上轮船时,全国上下所有报纸,新闻内容全是关于灾害和救灾。

    自从老蒋执政以后,这几年的中国天灾频发,好像老天爷都在跟常凯申过不去。

    1931年,爆发自晚清以来中国最大的水灾;1934年,爆发自晚清以来中国最大的旱灾。而今年,则是把1931年和1934年的灾害合并了,从春天就全国大面积干旱,到了夏天又是大洪水,洪灾里面还夹着各种旱灾。

    此时此刻,大半个中国都已经进入灾害模式,干旱的地方连河床都开裂了,洪涝的地方成为一片泽国,简直就是冰火两重天。

    长江和黄河同时泛滥,只水灾波及区域就达241个县,湖北、湖南、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江西……这些瘦都是重灾区。比如说武汉吧,城市直接被淹90多天,许多人出门上班都要靠划船。

    反正周赫煊投资的武汉长江大桥是没法开工了,至少得拖到10月份。

    常凯申是真的很郁闷,本来今年中国的经济就糟糕,现在又加上了一层自然灾害。英国那边迟迟不肯借款,美国按兵不动,日本毫不退让,这让胸有成竹的老蒋有些慌了,甚至把德国拉进来想要解决白银危机。

    因为有1931年和1934年的大灾经验,南京国民政府的救灾能力倒是大幅提升,政府救灾系统和民间慈善团体以最快的速度运转,全国媒体齐心协力帮着宣传、报道和监督。

    这是一种国家和民族凝聚力的体现,在危难时刻,大部分中国人能够拧成一条绳,众志成城的渡过难关。

    面对自然灾害如此,面对外敌入侵同样如此。

    只要保有这种凝聚力,中国永远不会沉沦,迟早迎来崛起的那一天。

    周赫煊离开上海的时候,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杜月笙专程拜访——抗灾募捐。周赫煊听说杜月笙捐了3万元,他也跟着捐了三万,同时拍电报给美国洪门那边,希望能购买20吨玉米运来做救灾粮。

    等轮船抵达天津,周赫煊发现天津也淹成一片,海河水涨起来,已经漫到距离三乐堂大门外20多米远。

    北平和天津的慈善组织,听说周赫煊已经回津,立即派人过来募捐,显然周先生的慈善美名早已传遍全国。慈幼总会、红十字会、黄十字会、红万字会……周赫煊又足足掏了20万大洋出去。

    这次南京政府的赈灾力度很大,或者说,看起来力度很大——其实远不如1931年的赈灾投入,因为政府没钱。

    但既然是中央政府,那么不管有钱没钱,样子必须做足。特别是赈灾乏力的时候,就更需要做好表面功夫,于是大力褒奖民间慈善人士,各种树典型、宣扬好人好事。

    南京政府甚至组织人手,仔细了各大城市的个人历次赈灾捐款数额。比如杜月笙的1935年赈灾数据为:自捐款在5万元以上,奔走劝募在20万元以上。

    政府表彰也很给力,特颁发给杜月笙“三等采玉勋章”,并由国家领导人赠送亲笔题词,常凯申题词“乐善好施”,汪兆铭题词“仁民爱物”。

672【采玉章】(2/2)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