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认真的?”少年满脸都写满了不敢置信,瞪圆了眼睛,死死地看着蓝礼手中的棒球帽,眼底的激动和亢奋几乎无法遮掩;可随即,他稍稍停顿了片刻,又变得犹豫起来,“但,这礼物太贵重了,我……呃,父母教育过我,这是不好的。”
蓝礼意外地挑了挑眉尾,眼底的笑意更浓了,“事情是这样的。’超脱’的海报,我至今都没有看过实体,我一直都在期待着能够拥有一张,所以,你的礼物对我来说,十分重要;这顶帽子则是我的私人用品,没有什么特别,也并不昂贵,相信我,它仅仅只是在纽约布鲁克林区随意淘的一顶棒球帽,没有想象中那么值钱。”
“但,这是你的帽子!这是你的帽子!”少年的声音都开始微微颤抖了起来。
蓝礼欢快地笑了起来,也许某一天,我成为了迈克尔-杰克逊,或者是马龙-白兰度,这顶帽子就有些珍藏价值了。”这自嘲的调侃,让周围的影迷们都纷纷欢笑了起来。
从少年手中接过了碳素笔,蓝礼在帽子的内衬上签署了自己的名字,然后还抬头询问了一句,“你的名字?”
“尼古拉斯-哈密尔顿(Niilton)。”少年磕磕绊绊地说道,因为太过紧张,以至于自己的名字都说不清楚。
完成签名之后,蓝礼将帽子递给了少年,然后认认真真地将海报卷起来,放在了掌心里,“尼古拉斯,谢谢你的支持,这对我来说十分重要。希望这次柏林电影节的’超脱’不会让你失望。”
“当然。我是说,当然不会!”尼古拉斯连连摆手,眼看着蓝礼就要离开,却还是依依不舍,忍不住大声地宣布道,“我也希望成为一名演员,一名像你一样的演员!”
这是一个意料之外的惊喜。
上一世,因为电影,也因为表演,枯燥无味的生活重新拥有了色彩,于是,他拥有了梦想,闷头向前、拔足狂奔的梦想,这让他站在了柏林电影节的舞台之上;这一次,却没有想到,他成为了启发梦想的那个人,他成为了点亮灵感的那个人,他成为了改变某个人生活的那个人。
这,着实太神奇。
这一辈子追逐着梦想,不顾一切地狂奔,今天的此时此刻,第一次在蓝礼自己之外,衍生出了其他意义。正如托尼-凯耶拍摄的“超脱”一样,社会的进步、历史的前进,需要的是每一个人积少成多的力量,每个人都正在以自己的方式构建整个社会,每个人都正在以自己的行动作出贡献。现在,轮到蓝礼了。
看着眼前这名少年那充满希冀、充满动力、充满光明的脸庞,梦想的重量,沉甸甸地压在肩头。
嘴角的笑容轻轻上扬了起来,蓝礼的心情也轻轻飞扬了起来,“尼古拉斯-哈密尔顿,对吧?希望未来有一天,我们可以站在同一个舞台上进行表演,那么,这就是我的荣幸。”稍稍停顿了片刻,蓝礼往前迈了一步,小心翼翼地给了这位少年一个拥抱,轻轻地拍了拍他的后背。
内心深处微微有些挣扎。虽然蓝礼知道,肯尼迪机场和林肯中心的盛况,那只是小概率事件,影迷和影迷之间,终究还是不一样的,因噎废食显然是最愚蠢的做法;但,那种恐惧和抗拒,还是无法遏制的上扬起来,比起狂热影迷来说,蓝礼宁愿与记者、狗仔交锋。有些事情,终究是一个门槛。
可是挣扎过后,蓝礼还是迈出了这半步。
不仅因为这些狂热、这些支持、这些呐喊,本身就是对他的肯定;还因为隐藏在这些欢呼和亢奋的背后,还有每一个独立影迷的故事,他能够赢得这些观众的喜爱,这是他的荣幸;更因为这位叫做尼古拉斯的少年,他的身上闪耀着梦想的光芒,恍惚之间,蓝礼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于是,蓝礼拥抱了尼古拉斯,如同当初拥抱劳伦-梅斯勒一般。
轻轻地、礼貌地、亲切地拥抱,随后,松开,退后半步,蓝礼握紧拳头,轻轻挥了挥,微笑地说道,“加油!”
说完,蓝礼这才转过身,大步大步地朝着酒店大堂的方向迈开了步伐,身后的尖叫和呐喊依旧不绝于耳,蓝礼的脚步不由自主地轻快了起来,沉甸甸的心脏,再次开始变得火热起来。柏林的冬天,似乎也美好了起来。
尼古拉斯站在原地,目送着蓝礼的身影消失,最后没有忍住,高高地跳跃起来,欢呼雀跃地呐喊着,“耶!”蓝礼说,期待着未来他们能够站在同一个舞台上!蓝礼说,加油!“啊啊啊!”内心的喜悦滔滔不绝地汹涌而出,浑身的每一个毛孔都可以感受到那发自灵魂深处的欢愉和雀跃。
可是欢呼还没有来得及结束,一个带着黑框眼镜的男人就出现在了尼古拉斯的面前,只见他穿着皱巴巴的西装,落魄邋遢的模样,“你好,我是蓝礼的经理人,罗伊-洛克利。明天上午,记得过来酒店大堂,蓝礼会重新签名一张’超脱’的海报,放在大堂经理那儿,你记得过去取。你叫什么名字来着?可以再告诉我一次吗?”
尼古拉斯的大脑已经彻底当机了,重复了一遍自己的名字,然后就看到对方点点头,“没问题。到时候你直接报名字就可以了。还有,希望后天可以在’超脱’首映式上再次见到你。”对方拍了拍他的肩膀,然后就踩着不紧不慢的脚步,施施然地进入了酒店大堂,最后彻底消失。
“耶稣基督!”正当尼古拉斯以为今天不可能再更完美的时候,惊喜再次出现。满腔的喜悦,满心的幸福,尼古拉斯觉得,这可能是自己有生以来最开心的一天,虽然他只有十二岁而已。
“啊啊啊!”除了尖叫之外,尼古拉斯找不到更加合适的方法好途径来表达这一刻内心的真实感受了,于是,他就这样做了。
一直以来,欧洲三大电影节之中,戛纳电影节的疯狂和热情始终为人们津津乐道,法国蔚蓝海岸的璀璨阳光敞开怀抱,欢迎着世界各地的电影爱好者们拜访;但人们提起柏林电影节时,电影的题材、艺术的探讨、社会的困境、政/治的变动、德国本土电影的发展……这些才是关键词,在寒冬二月的柏林,即使影迷们再热情,即使观众们再捧场,但天寒地冻、零下气温,终究还是让狂潮无法掀起风浪。
可是,蓝礼抵达柏林之后的十二个小时时间里,这个一向以高冷、严肃著称的电影节,却呈现出了一副别样的风貌。
抵达机场的欢迎盛况,抵达酒店的人山人海,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当天晚上,蓝礼离开了酒店,前往电影院,按照惯例,亲自融入电影节的氛围之中——
这已经是柏林电影节揭幕之后的第五天,一大批电影粉墨登场,资深影迷们对于各部作品可谓是如数家珍。出发之前,蓝礼没有提前做功课,而是直接到了街道另一侧的索尼中心,那里有一间电影节的官方影院,准备随便挑选一部电影观看;结果,却在电影院大厅被影迷认出来,然后……他们就展开了电影的热烈讨论。
关于德国新晋导演克里斯蒂安-佩措尔德(-Petzold),关于他的新作“芭芭拉”,这也许是电影节至今为止最值得观看的一部作品,好评如潮;关于比利-鲍勃-松顿(Billy-Bob-Thornton),关于他的第四部导演作品“简-曼斯菲尔德的汽车”,多么让人大失所望,多么老调重弹、多么故步自封;关于梅丽尔-斯特里普,关于她即将被授予的终生成就奖;关于不久之前圣丹斯电影节上大放异彩的“点亮灯光”,多么惊喜、多么出色……
如此场景,恍惚之间,让蓝礼想起了特柳赖德电影节。不过,却与特柳赖德又有些不同,这里的影迷更加专业,无论是喜欢还是讨厌,他们都可能发表出自己的观点,而且有理有据,对于电影的见解,堪称半专业;这里的影迷更加冷静,几乎每一位看到蓝礼的观众,都会主动上前打招呼,但也就仅此而已了,没有要求签名、握手或者拍摄,而是乐于停下来闲聊几句。
尽管如此,电影院的大厅还是围堵得水泄不通。蓝礼几乎开始怀疑,因为时差的缘故,他是不是记错时间了?他离开酒店房间的时候,明明已经是十一点出头了,为什么现在电影院依旧如此热闹?为什么观众依旧络绎不绝?
为了避免打扰大家观影,蓝礼购买了一张“战地巫师”的门票,进入了放映厅,这才让讨论暂时到一段落。
可是,观影结束时,电影大厅里依旧熙熙攘攘地聚集着一大群人,或站或坐,见到蓝礼的那一刻,纷纷围堵了上来——不是尖叫呐喊、也不是签名合照,而是……询问蓝礼对于“战地巫师”的看法,大家站在原地,卷起袖子,大有讨论整个通宵的架势。
这种感觉十分奇妙,似乎是众星捧月,所有人都围绕着蓝礼一个人转;却又似乎是平等共处,每个人都在发表着自己的看法,即使是蓝礼的观点,可能也会被反驳得体无完肤。
在这个寒冷的冬夜,一群电影爱好者们却聚集在一起,一杯咖啡、一个甜甜圈、一个话题,这就足够了。
这样的柏林电影节,似乎有些不同寻常。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