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安德鲁信心满满地走进了排练室。
随后发生的一切,就是接下来的这场戏。
这一场安德鲁初登场的排练戏份之中,弗莱彻选择了“鞭打(hiplash)”这首曲目,对于爵士乐有了解的乐迷就可以知道,这是具有多重含义的。
首先,“hiplash”,这就是电影的名字,直译过来就是鞭打或猛扭的意思,只是按照电影意境翻译成为了“爆裂鼓手”。
其次,这是一首真实存在的曲目,由汉克勒维(hanklevy)创作,具有独特的摩登风格。
再次,这是形容一项打击技术的词汇。在电影之中,弗莱彻和安德鲁在苦苦追求的四百击境界里,爵士鼓技术之中有一项叫做“默勒技巧rtehiq这是无数人追求的高度,专门用来提高手速,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动作就叫做“鞭打(hiplash)”。
最后,“鞭打”还隐喻着弗莱彻的教育理念和方式。
换而言之,从电影标题到主角登场,达米恩无形之中埋下了一系列彩蛋,对整部电影的核心思想进行了提炼,这也使得这场戏的重要程度直线上升。
另外则是蓝礼自己学习架子鼓之后领悟的一个细节。“鞭打”这首曲目是14/8节拍的,也可以简单粗暴地理解为七拍子。
一般来说,二拍或者四拍是大家所熟知的节奏,比如蓝礼的入门学习过程,从六十到一百二十再到一百八十,整个节拍都是建立在两拍基础上的延伸,节奏感是比较容易掌握的;但七拍,却是一个不规则的节奏,对于鼓手来说,需要建立在更多的理解和技术之上,难度也是成倍增长。
弗莱彻选择了“鞭打”,第一,侧面可以看出乐队基准之高,和安德鲁、特纳之前所待的普通乐团练习根本不在一个水平线上;第二,侧面烘托出安德鲁的紧张,经历了刚刚首席长号的惨遭开除之后,他现在就更加不能出错了。
在休息期间,安德鲁就不断在自己的谱子上标注“2+3+2”的分拍,换而言之就是第一下是两拍、第二下是三拍、第三下是两拍,这对于鼓手的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还有更加匀速更加沉稳的控制。
只有真正地明白安德鲁的处境和弗莱彻的意图,才能够揣摩出这场戏的心境与情绪,也才能真正地融入整部电影之中。
短短五分钟,对于蓝礼来说却已经足够。
因为他的准备从很久很久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刚刚午休的时间只是反反复复地揣测着情绪的细节,完完全全沉浸在了安德鲁的世界之中,从期待到恐惧,从焦躁到雀跃,再到当头棒喝,那些情绪的变化,不是循序渐进的,而是大起大落的,甚至比蹦极还要更加刺激。
“蓝礼?”
达米恩等待得有些不耐烦了,却又不敢冒然打断蓝礼的准备节奏,站在旁边抓耳挠腮,终究还是没有忍住,小心翼翼地出声呼唤到。
蓝礼没有停顿,直接站立了起来,露出了一个羞涩而紧张的笑容,在万众瞩目之下,走向了架子鼓的位置。就好像安德鲁内曼一样。
紧张之中带着些许的雀跃和期待,在弗莱彻的鼓舞之下,他相信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他拥有着与众不同的特质,这才加入了乐队,他所需要的不是害怕和恐惧,而是放松,真正地放松下来,按照自己的风格来完成演奏就好了。
整支乐队的所有成员们都在瞩目着他,十九岁的菜鸟,刚刚加入乐队。
但安德鲁却丝毫不害怕,因为他相信自己能够一鸣惊人。
</br>
</br>
Ps:书友们,我是七七家d猫猫,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dazhuzaiyuedu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