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7 哲学高度(2/2)
作者:七七家d猫猫
    在蓝礼看来,诺兰兄弟创作出了“星际穿越”的剧本,思想核心确实恢弘,而且电影成品也的确将人性上升到了时间的高度,但哲学思辨的欠缺,却让电影的庞大思想显得有些简单呈现方式有些简单,以至于就有点神棍的意思。

    不是不好,而是不够。

    伟大而超然的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意大利导演费德里科-费里尼、俄罗斯导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Andrei-Tarkovsky)等等,他们为什么能够被称为大师?

    根本原因不在于他们能够完成哲学思辨,而在于他们能够通过镜头和画面将这种哲学思辨呈现出来。

    梦境的呈现、幻觉的构建、现实景象的捕捉,这些没有台词的镜头画面恰恰是精髓所在,包括那些具有暗喻的物件或者摆设、具有精神折射的动作或者情节等等,以这样的方式将思想与灵魂层面的深意呈现出来

    或者是宗教,或者是家庭,或者是创伤,或者是贫穷,或者是灾难,这些因素形成了现有的人格,并且衍生出了人类的言行举止。

    如果有人好奇,编剧和导演的区别在哪里,那么这些导演的画面就是最好的答案。编剧是负责讲故事的,而导演则是负责构建整个世界的。曾经有人如此说过,英格玛-伯格曼的镜头是具有“神性”的,这就是电影所带来的震撼感,甚至是演员和编剧都无法企及的高度。

    在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电影成品里,他的镜头画面仅仅呈现出了第一维度的奥义,这使得电影关于时间与情感的讨论没有能够更加深入地扩展开来。

    当然,这不是批判。

    对于任何一位导演来说,呈现出第一维度的思想核心,这就已经非常难得了;而且,这也更加贴近普罗大众的欣赏水准毕竟不是每个人都热衷于探究精神世界以及灵魂深度的,这也是克里斯托弗被广泛称赞为“在商业与艺术之间寻找到平衡”的最佳导演,继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和詹姆斯-卡梅隆之后,他就是过去二十年时间里第三位赢得如此评价的导演了。

    这甚至不是蓝礼作为一名演员的讨论和分析。

    而是作为一名哲学爱好者的解读。换而言之,其实就是贵族教育所带来的影响之一,他们在哲学、文学、艺术等层面接受了更多熏陶之后,难免还是希望能够更加深入地探讨下去。如果是“变形金刚”那样的纯粹爆米花,那就算了,好好放松下来享受其中就足够了;但“星际穿越”显然具有更多可能性,于是就忍不住探索了下去。

    顺带一提,太空电影影史最佳的有力候补“2001太空漫游”,其实斯坦利-库布里克制定的英文原名就是“2001:太空奥德赛(2001:Ae-Odyssey)”,换而言之,斯坦利-库布里克当年就在试图拍摄出一部外太空的奥德赛。

    但这部电影之所以能够载入史册,原因就是蓝礼刚刚所讨论的那些内容

    以镜头和画面来呈现出更加浩瀚的内容,在哲学层面上进行更多的思考,电影不仅仅是探讨了人性而已,同时还在磅礴星空之中探讨了神性与人性的终极思辨课题。

    这一份底蕴和能力已经超越了“奥德赛”本身的基本故事。这也是斯坦利-库布里克令人膜拜的重要原因,即使是克里斯托弗-诺兰也对这位顶级导演俯首称臣,2018年,克里斯托弗怀抱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接手了“2001太空漫游”的胶片修复工作,登陆了2018年的戛纳电影节。

    蓝礼和克里斯托弗展开了辩论。

    克里斯托弗作为编剧之一,寸步不让,他认为他和乔纳森所构建的剧本世界,已经足够支撑起整个核心思想了,如果再更进一步的话,艺术和商业之间的平衡就会崩坏;而蓝礼的揣测和深化全部都已经体现在了剧本里,没有继续探讨的必要。

    情感与时间的哲学辩论,太过深奥也太过复杂了,完全没有必要在商业电影里过多探究。

    蓝礼则毫不示弱,他同意电影应该为了商业部分而舍弃部分繁琐的思考,却不同意克里斯托弗认为“这就已经足够”的观点,电影完全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画面,一个闪回一个想象一个沉思等等等等,在哲学层面更深一步,留给观众更多反思的空间

    如果是普通观众,那么当做爆米花欣赏就好;但如果愿意冷静下来思考思考,观众就可以通过电影产生更多思辨内核。

    在争吵之中,蓝礼甚至放出了狠话:

    “‘黑暗骑士’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归根结底就在于正义与邪恶的辩论,即使是小丑,也没有人能够完全否认他的做法,因为他拥有自己的存在道理,这种亦正亦邪的思辨,恰恰是电影上升到了全新高度的原因。而’盗梦空间’、’黑暗骑士崛起’仅仅只是一部八十分的作品,真正的原因就在于电影之中的思考是单线程的,草履虫的思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