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承宗回到大堂后重新坐回了首位,双目在众人身扫了一下这才说道:“诸位……请听本官一言。”
听到孙承宗的话,原本喧哗不已的大堂立刻变得安静起来,所有人都停止了说话将目光看向了孙承宗。
孙承宗捋须想了想说道:“经过本官与杨参将商议,决定除了留下五百枚首级给杨参将所部之外,余下1638枚首级给诸位共同摊分。”
“哗啦……”
孙承宗的话音刚落,众人全都眉开眼笑起来,一个个都在交头接耳讨论自己应该获得多少首级。
“肃静……肃静!”孙承宗不得不再次高声喊了起来,“所有侍卫听令,若有再无故喧哗者立即驱逐出大堂。”
“喏!”
立刻便有十多名督师府的侍卫前,一个个虎视眈眈的看向了大堂里的众人,看到周围盯着自己的侍卫,大堂这才安静下来。
孙承宗看了一下众人后这才说道:“经本官与杨参将讨论后,决定分授都督佥事兼大凌河总兵赵率教所部321枚首级,分授予副将祖大乐所部213枚首级,分授予前锋营副总兵鲁之甲所部334枚首级,分授予……”
听着孙承宗象后世的幼儿园老师给小朋友们发糖一样将今日的斩获分发下去,杨峰又有了一些感悟。大明的衰败不仅仅是衰败在朝廷的吏治和财政,连大明的军队也从根子烂掉了。
明朝的后期之后,虽然是管集团掌管了整个朝堂,实行以御武的政策,但对于军功厚赏的原则却没有改变。例如到了明朝的后期,朝廷便明规定,有斩获女真首级一枚者赏三十两,斩获女真首级三枚者官升一级。
听起来这个封赏很丰厚,但是实际的执行起来却出了叉子,在开国之初,军队在将功劳报去之后,兵部还要派出核查官员来到实地对立功的当事人进行亲自核查,这还不算,核查的官员还要对当时军的士兵和将领一一咨询核对,甚至还会对俘虏进行审讯,若有杀良冒功或是虚报战功者一律处以重罚,这也是为什么开国之初朱元璋、徐达、蓝玉等开国大将能带领大明铁骑横扫原,将不可一世的蒙古鞑子从原赶回了蒙古的原因。
但是到了明朝后期,大明的这套战功核查制度却出了问题,兵部核查的制度也形同虚设,兵部的官员们对九边军队报来的战功一般都是睁只眼闭只眼同意了,而九边的军队的军纪也慢慢腐败起来,杀良冒功、虚报战功的事情也时有发生,到了后期虚报战功这种事情甚至成了一种公开的规则。
如今天的杨峰缴获的这两千多枚女真鞑子的首级,按理说这应该全都是杨峰所部立下的功劳,可到了孙承宗这里却要将战功分出一大半给在场的诸位辽东将领。战功已经变成了一种排排坐分果果的游戏,试问这样的制度又如何让下面的将士们心服口服,又如何能让他们鼓起勇气努力杀敌呢?
难道孙承宗身为两朝帝师不知道这里面的弊端吗?不是的,孙承宗谁都明白这样做的坏处,可身在局的他没有办法挑战这些已经延续了近百年的陋习,如果他试图改变这一切那是在跟辽东十数万,乃至整个大明百万的军队将领做对,这个后果别说是他了,哪怕是皇帝亲自来了都要掂量掂量。
看着念到名字的将领们喜笑颜开的神情,杨峰只觉得心里堵的慌。在他看来潜规则这玩意从古自今各行各业都有,正所谓存在即合理,这本来也无可厚非。但如果这种潜规则已经危害到了军队的战斗力乃至国家的安危的话,那么这样的潜规则演变成了一颗毒瘤,必须要切除掉,否则一个不好整个国家会为此而崩溃甚至灭亡。
等到分发完首级后众人是皆大欢喜,而心里有些不爽的杨峰则是找了个借口回到了军营睡觉了。
一夜未眠,第二天一大早当杨峰还沉浸在睡梦的时候,一阵清晰的鼓声将他给吵醒了,这个鼓声不仅格外清晰而且节奏还非常急促。一听到这个鼓声杨峰浑身打了个激灵,这可是俗称的聚将鼓,若是不能按时赶到那可是要受军规处罚的,他立即从床跳了起来,他只用了不到五分钟便穿戴好了衣服,匆匆洗漱完毕后随手拿起宝剑便跨了战马朝着督师府策马而去。
当杨峰匆匆赶到督师府时,发现不少将领们也是匆匆赶来,不少人甚至盔甲歪斜,很显然这个聚将鼓对他们来说也很是突然。
在快要进入督师府的时候杨峰看到了赵率教也匆匆赶来,他赶紧快步前几步走到他的身边问道:“赵大人,往日督臣大人都是这么召集众将的么?”
“怎么可能!”赵率教眼里还布满了血丝,很显然他昨夜也是没怎么睡好,他苦笑道:“若是经常这么聚将的话谁受得了啊,除非是突发紧急情况,否则督臣大人都会提前告知的。”
“是这样啊。”杨峰缓缓点了点头。
“走吧,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该来的迟早回来的。”赵率教拍了拍杨峰的肩膀率先大步走了进去。
当杨峰夹杂在众将的身后进入大堂依次落座后,一身绯色官服的孙承宗这才在两名护卫的拥簇下来到了大堂的首座坐了下来。
今天孙承宗的怀亲自抱着天子御赐的尚方宝剑,在他们的身后几名侍卫还分别举着太子少师、兵部尚书、华殿大学士、辽东督师等棋牌相继进来,看到这样的情景这里众人哪里不知道今天肯定是出了大事,一时间大堂的气氛立即变得格外的严肃。
“诸位!”
第二百一十八章 大凌河堡告急(2/2)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