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李氏上山给晓禅递帖子的时候,对于这对师兄弟简直是瞌睡遇枕头,他们马上应了下来,卜了个黄道吉日,准备去苏家看看。
另一边的董家也无比着急,现在盯着苏家的其余几个世家因为没有高价值的线索纷纷撤了,现在也只剩下董家的暗探拉了潭柘寺的暗探一块儿吃宵夜了。
董家自然第一时间知道了庄氏去世的消息,但是董家和苏家一向没有交集,这派人去吊唁也不大合适,要怎么关心苏家大小姐的动态呢?
三个月前,董尧带着董礼霄回了一趟临安,这是董礼霄自出生后第一次回祖宅。半年前谢氏生了个姑娘,董尧高兴坏了,这次回祖宅太波折,也没带母女俩。
董家三代同堂,主事的嫡枝男子皆到场,诸位学者大儒济济一堂,只有一个董礼霄分外扎眼。
董礼霄,他们嘴里的风哥儿,才不满八岁,是他们这一辈的长孙,竟然有资格参与如此高逼格的家庭聚会,让在座的所有人都为之侧目。
董尧相当骄傲,风哥儿的思维敏捷能跟上成年人的节奏,就是想的少,所以要带他多看看,未来或许不可限量。
董明琛在他们刚到临安那日就领了董礼霄进书房密谈,一个时辰以后两人出来,董明琛面目和善,接下来就告诉董尧他的长子要参与家庭会议。知道的瞬间董尧是惊吓的,又马上反应过来,父亲一定也是认同长子的优秀。
其实董礼霄和董明琛没聊什么正经事,董礼霄只是挑前世最喜欢的一些相声段子,惟妙惟肖地给祖父讲了。董明琛是土生土长的江南人,光听着天津口音就乐不可支,听到那些段子更是笑的前仰后合,兀自感慨自家那沉闷的儿子怎么能生出这么有意思的孙儿。
但是董礼霄能参加家庭会议也绝不只是因为能逗族长高兴,还能学方言学的像,能说一小时不带歇的,能观察长辈的脸色,这些都是出众的天赋。既然如此,好好培养是在情理之中。
董礼霄虽然可以参与,却没有插话的资格,他只能乖乖听着。
在场成员中辈分最高的曾叔祖董诚祺首先发话了,他是董明琛的堂叔,也是江南最大的书院东林书院特聘的大儒,平日常驻无锡,这次会议关系重大特地赶回祖宅。
他沉声道:“这次董家气运犹在,窥知天意。我仍记得父亲在世时曾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应当恪守本分,小心处事’,故而我认为这次的争夺我们不应参与,且护住天下苍生是为要务。”
董诚祺口中的父亲便是开朝名臣董澜了。
董明琛接过话头:“叔父说的是,只是这姑娘既然有天运,此次召集大家,便是要为今后怎么做拿出个章程来。我以为,既要同苏姑娘保持联系,又应当有所距离。不能断了这条消息,好准备下一步棋,又不能太近了,把我们自己卷进去。”
董明琛的胞弟董明玮只比哥哥小了一炷香的功夫,兄弟二人的长相却完全不一样,性格也相差甚远。董明琛儒雅温和,董明玮直爽激进。
“但是这般机会千载难逢,若是能抓住时机董家还能更进一步,到时也不必再与溪山余氏,金陵苏氏,临沂王氏,阳夏谢氏一争短长了!”
第二十章 最是人间留不住(六)(2/2)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