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人世几回伤往事?(1/2)
作者:榴弹怕水
    刘备是个怎么样的人?

    这是一个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注定有争议的问题,因为任何一个人都很难达到纯粹的境界……这其中自然包括眼前这个属于公孙珣的时代。

    那么刘备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呢?

    想来,绝大多数路人都会说刘备是个有野心的枭雄。

    毕竟,从很早之前那个对着家门口大桑树发表惊世骇俗言论的失怙少年;到离开舒适区,毅然决然主动参与到时代浪潮的讨董先锋;最后到坐断淮南,全盛时期兼握两淮与半个江东地区还有整个徐州的卧淮之龙……从这个时代的宏观角度来看,他几乎是公孙珣道路上董卓、袁绍、曹操之后的必然而然的那个人,恐怕也是最后一个挡道之人。

    如此之人,无论如何都称得上是一个枭雄了。

    而具体到与刘备有过接触的下属、朋友,恐怕还会觉得这是一个能得人的人,他真的是能够做到礼贤下士、宽宏有度,是那种让人愿意为之赴死的人。

    当然了,也有一些人,因为立场缘故,会觉得刘备是个忘恩负义之人,是一个为了个人野心,屡屡和与他有大恩的公孙珣作对的无耻之徒,这种人早该去死了!

    如果再进一步,诸如今日就在其人对面的旧友吕范、韩当,恐怕还会得出‘游侠作风’、‘感情用事’、‘不分主次’、‘生死无忌’之类的结论。

    不过,如果让跟刘备关系最紧密的一个人,也就是从十几年前便追随刘备的张飞来回答,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会更简单一些,因为他心里很清楚,刘备和自己是同一种人,他们都是燕地游侠。

    只不过刘备是个有想法的游侠头子,而他张飞,却只是个平平无奇、冲锋在前的寻常游侠罢了。

    邓县与朝阳县之间,淯水沿岸,是一片被河流分为数块的平原地带,土地肥沃,乱前户口密集,素来为南阳精华所在,而因为地理原因,此处却发生过很多经典的战役。且不提那些远古之事,只说数年前,江东猛虎孙坚便在此地连战连捷、威震华夏,打的袁术彻底崩溃,打的刘表落花流水,使后者从此几乎不敢北视。

    而其人在全胜之后的诡异身死,更是直接影响到了天下大局,并为此地渲染出了某种传奇色彩。

    据说,孙文台是起了野心,而被蔡阳的世祖光武之灵厌弃,所以死于当场。而此番公孙珣没有亲至南阳,据江夏传言,也是畏惧了光武的缘故。

    回到眼前,即便是抛开那些神怪传说,自从刘备出邓县向北,燕军匆匆出朝阳向南以后,整个战场也都弥漫着一种怪异气氛……因为刘备军的决绝之态跟双方实力上的巨大差距实在是太不搭了,但偏偏怎么想怎么觉得没问题。

    首先,一个最简单的问题,刘备会投降吗?

    这个问题,不要说那些徐州降人,便是那些凉州来的人也都明白,刘玄德怎么可能投降?投降了还叫感情用事、生死无忌?投降了他对得起那些死在官渡的心腹?投降了他这最后一年的努力,乃至于他离开公孙珣的这近十年的努力岂不是变成了一个笑话?

    人活着是要寻求价值的……不能因为公孙珣不给他们这个机会就不去争取,曹操、刘备、甚至崔琰这些人,大略都是如此。

    一句话,真要降,早就降了。

    而既然不能降,那自然就要死了……某种意义上来说,刘备还是很感激江夏小天子的,因为汉室能给他一个看起来有价值的,实际上可能更有价值的死法。

    所以这一战,一开始就充斥着一种决死自杀的悲壮气氛!

    面对如此情形,兵力占据绝对优势,铺满了淯水两岸的燕军上下,自然会有一种略显浮躁的复杂心理……凉州、汉中诸将跃跃欲试,这些几百年来都处于天下边缘的人试图从这场必胜之战中取得一个大功,然后顺着贾相在位时期的红利让自己和自己的家族跃升为主流;相对应的,徐州诸将则显得有些逃避和羞愤,他们当然也想立功,不然也不至于老老实实至此,但面对刘备,哪怕后者只做了他们不到一两年的主上,背主的羞耻心态也还是有的,陈群就更不必说了;至于司马懿与韩福倒是从容一些,可紧随其后亲自压阵的吕范韩当等大员却又不免有些将关注点放在了刘备张飞等人的结果,以及将来南郡、江夏等后续问题上面。

    一时间,燕军全军都有些把心思放在战场之外的奇怪躁动感。

    三月廿六日晚,双方一日行军,相隔已不足三十里,但双方也都没有仿效孙坚连夜奔袭的心思,而是各自就地驻扎,等到第二日清晨,随着一场薄雾飘起,方才不约而同的起兵继续向前。

    此时,刘备军六千人,均匀分为三部,没有任何花哨,前锋张飞、副将周黎领两千人在前,刘备、简雍提两千中军居中,李通引两千人殿后,三部各自相距两里之遥,沿着淯水西岸一路向北迎敌……而非要挂上一种说法的话,那便是一个所谓的锋矢之阵了。

    相对应的,燕军稍微复杂一点,但也只是稍微而已。

    首先,吕范听从了荀攸的建议,分出五千南阳本地屯兵给韩当,让后者一开始便带着一些方便搭建浮桥的船只、木板等物从淯水东岸早早进军,如此既方便包抄,也是以防万一便于救援的姿态。

    其次,在淯水西岸,吕范将前军十一营十五部一万五千众次第排开向前,也是一条长列,而他自己则引多达五千人的中军在后督战、压阵……军阵绵延不断,前锋出营十里里了,后面的部队也都还有一半没有出寨。

    很显然,这依然是一个以防万一的谨慎姿态,也算是一个极度尊重刘备、张飞的姿态,因为十一营部队已经是刘备军全军近三倍的实力了,若是对方真能以那点兵马打穿十一营,再破他中军,吕范只能说自己活该去死了。

    当然了,如此姿态也有一点被贾诩铜雀台问答给逼迫的意味……谁都知道他吕子衡出任大司马、大都督是一种极高的政治礼遇,是一种来自于公孙珣的偏爱与加恩,谁也都知道是贾文和是一个‘临时工’,然而时势难料,谁能想到益州三个月就打下,然后偏偏让贾诩把握住了这种时代契机,做出了那种精彩至极的政治举措呢?

    于是乎,当公孙珣再度将了结天下战乱的功绩扔给他以后,吕范是真不想出任何差错,以免贻笑大方。

    上午时分,太阳刚刚东升不久,阳光便轻易从河对岸刺穿了薄雾,而半个时辰后,两军便在探马来回奔驰传递讯息的过程中直接撞在了一起。

    没有什么阴谋诡计,没有什么临阵灵机一动,就是一起沿着淯水西岸通道相向进军,然后直接在半路上相遇,并发生了交战。

    然后,一个照面,兵力持平的状态下,燕军第一营的两部两千人便直接崩溃了!

    战斗经历简单到极致,甚至都有些乏味平平无奇的燕地游侠张翼德以副将周黎领步兵在后,只率军中仅有的两三百劣马骑兵,亲自突杀在前,上来就直扑敌军主将大旗!而第一营主将,沓中屯田都尉谢徵谢明弦,尚未来得及拔刀,便被张翼德仗着故友李进所赠的胯下黑色骏马单骑抢入身前,轻易一矛将对方挑落马下,复又砍断对方大旗!

    见此情形,副将公孙续可能是初上战场,受惊之下居然失措而走,至于沓中营本身皆为沓中屯田兵马,其中多有武都羌人之流,主将战死,副将逃窜,自然也跟着失措,再加上敌军两千随后扑来,这第一营自然是瞬间全军崩殂。

    整场战斗中,唯一值得一叹的只有数代寒门的谢徴,其人因为出身寒素却又勤恳任事的缘故被燕公看中,指给了五官中郎将公孙定为副,从一介降人转身成为燕国内部前途大好之人。而按照其人的谨慎与勤恳,再加上这份天大的机缘,那百十年后陈郡谢氏演变成汉之袁杨一般的门第也说不定的。

    但可惜的是,门第未及发扬,谢徴就因为自己的那份天大机缘而无辜死于此处,家中只剩一个妻子与一个尚在襁褓中的独子谢缵……须知道,此番作战,徐州诸将倒也罢了,凉州、汉中诸将却是人人争先,要不是他谢徴是五官中郎将的人,哪里轮得到他的沓中营排序第一呢?

    战事甫一开始,便轻易击溃一营,全身重甲钢盔的张翼德竟然半点表示都无,甚至可能是因为胡须旺盛的缘故,周围侍从连他表情都看不清楚……而张飞既然成功,也不多言,只是一面让人回报后军,一面下令全军顺势抢夺换上了许多凉州骏马,然后不管溃兵,便继续北上迎敌。

    与刘备军三部很自然的拉开了一个合理距离不同,燕军各部的间隙非常短,但这也没办法,谁让吕范持重,非得摆这种单列队形呢?

    实际上,此时第一营都已经崩溃,吕范本部也才刚刚出营而已,而第二营却是很快就赶到了战场之前,并直接收拢起了溃兵。

    第二营乃是徐州军序列中的一营,只一部千人,主将孔秀乃是镇东将军关羽爱将,出身泰山,只因为骨子里看不起其余徐州军序列的降将再加上其人自有功绩、后台,这才被放到第二的位置。

    而孔秀早早看到前营崩溃,饶是其人算是沙场宿将,本能下令收拢溃军,却还是觉得难以理解。直到张飞旗号出现在视野内后,且当面居然有两三百骑居先而来,其人这才一面恍然大悟,顿觉理所当然,一面却又喜上心头,继而主动拍马向前,试图组织部队当面硬冲。

    话说,孔秀如此姿态当然也是有原因的……他这人久随关羽,素来膺服关云长之神武,而服气关羽的人,对同为燕公口中‘万人敌’的张飞,态度却是普遍性很微妙也很极端的。

    有人为此畏服张翼德,有人却以为张翼德名不副实,不足以与关羽相提并论。而孔秀却明显属于后者,他遥见张翼德出现在视野内,一面因为对方和自家关镇东齐名而对前营的崩坏瞬间理解,一面却居然想围杀张飞,以建奇功!
第二十章 人世几回伤往事?(2/2)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