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元气(2/2)
作者:废稿三千万
    “对了,你这两天可有收获?”老头接着问。

    “有,”吐骨浑嘴里嚼着烤肉,指了指腹脐部位,“我看到在这里有一个很古怪的东西。”

    “那里是气海穴,也叫下丹田穴,”老头瞅了吐骨浑一眼,“你能感觉得到气海穴的存在,说明你已入了门槛,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里的经书典籍应该称你这个阶段为‘引气’第一境,而在我的家乡,把你这个阶段叫作‘星氲级’,都是刚刚入门的意思。”

    “师傅,你都在说什么?”吐骨浑大惑不解,“什么‘气海穴’、‘下丹田穴’,还有那‘引气’第一境、‘星氲级’啥的,我一个都听不懂?”

    老头似乎突然想起什么,猛一拍脑袋说道:“你等等,我找点东西给你看。讲真,你们有熊村的人还真没少从地下城里搬东西。”

    老头说“搬”没说“偷”,算是给足吐骨浑面子了,吐骨浑闻言脸上一臊,低声嘟哝道:“是青禾班组那帮大爷们干的坏事……又不是我干的……”

    老头走到堆放行李处一阵翻拣,不一会他从某个包裹里取出一张兽皮返回,扔给吐骨浑,“这是《黄帝内经》,一会吃饱了咱们开始翻译,然后按老规矩办。”

    “知道了、知道了,”吐骨浑接过兽皮嘴里嘟哝道,“不就抄十遍画十遍嘛,老子不怕!”

    接下来的旅途中,吐骨浑每天除了“潜心”练习,不断聚气哺育黑暗密室中的小烛火,还要跟随师父翻译《黄帝内经》,二人用足一周才将其翻译完毕。

    《黄帝内径》翻译完毕,吐骨浑又再次开启疯狂的抄书模式,将其从头至尾抄写了四五遍之后,他才大致理解师父先前所说的“气海穴”、“元气”是什么意思。

    按《黄帝内经》中之定义,气海穴本是上古医学中记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人体穴位,后被上古武学修行者引申借鉴,将气海穴看作是用以存储元气的场所,故称“气海”,意为“元气之海”,有滔滔不绝之意;而元气又称真气、内力,《黄帝内径》中将元气定义为天地万物自身所蕴含和可操控的能量,这些能量是先天之气的能量加上后天之气的能量之和。

    先天之气是生命体还在“小蝌蚪”阶段便具有的生命之气,即“生机”,如人形容活物“生机勃勃”,指的就是这个意思,死物如石头、泥沙等,是没有“生机”的,先天之气是活物是与生俱来的,故称为先天之气。

    生命体于母体内孕育成熟后,脱离母体诞生在自然界之中,通过呼吸系统吸取自然界的空气进行新陈代谢,生成气力或能量,并通过自身肌体操控这些能量,如肌肉发力、肢体运动等,这些气力或能量便称后天之气。

    自古以来,地球上各国各地隔个三载五载总会诞生些天赋异禀的所谓“奇人”或“天才”,自幼或者天生神力,或者智商奇高,这样的人往往被称为“先天好”、“资质好”、“根骨奇佳”;相对应的,也总会诞生些所谓的“庸才”、“废材”,从小天生体弱多病甚至残疾,或者天生愚钝,这样的人往往称为“先天差”、“资质差”、“根骨平平”。

    先天好的人,如果不珍惜那一份上天的馈赠,从小不严格要求自己,不刻苦训练,长大之后照样可能沦为平庸之辈,比如上古典籍中有一奇文《伤仲永》,描述的正是天才变庸才的故事;先天差之人,如果不向命运低头,逆天行事,夯实基础刻苦训练,积年累月照样可以厚积薄发,拥有可毁天灭地的本领,这样的“庸才逆袭”、“废材逆天”的例子,世间反而更多,数不胜数;可见,“先天”和“后天”既相生相克,又相辅相成。

    “按《黄帝内经》的说法,可不可以认为那黑暗密室就是气海穴,那烛火和雾气就是元气?”吐骨浑扪心自问,这时候他才大致明白那天师父所说的“人活一口气”是什么意思,那“一口气”指的就是那一口元气。

    随着学习的深入,吐骨浑也渐渐明白他跟随师父鸿毅学习的并非什么“魔法”,而是一种上古武学,师父也并非什么“魔法师”,而是一个藏而不露的武学高手。让吐骨浑感到疑惑的还有师父究竟是何方神圣?虽说师父是父亲吐骨泊从青禾地下城里救回来的,但吐骨浑从不相信那地下城就是师父的家,因为吐骨浑听班组那帮大老爷们说过,那地下城根本没有吃的,哪怕一粒米都没有!没有吃的还能活命,不是神仙就是鬼魅了。

    有《玄武定》这样的吐纳术导引术珠玉在前,后有《黄帝内径》的《灵枢》、《素问》辅以理论指导,再加上师父每天的美味烤肉补充元气营养,吐骨浑的修炼进步很快,身体也愈发高大健壮,气海穴中所产生的雾气一天比一天浓郁浑厚,位于气海穴中央的烛火也一天比一天见长,待到出得死亡大沼泽时,吐骨浑竟有跨入“潜息”境界的苗头。

    尝到抄书的甜头后,吐骨浑彻底学精了,这不,前两日他就从自家行李翻出《金刚经》、《五禽戏》兽皮,如获至宝;后来他听说有熊耀家有一张《洗髓经》兽皮,硬是磨了有熊耀三天将其借了回来;有熊海家的《太极》是他用两只野兔换来的,借期五天。

    由于兽皮古籍均是用夏绳文写就,初时吐骨浑还需依仗师父才可翻译,后来他嫌麻烦,便根据前几张兽皮积累的那点词汇量,对照学习,短短半旬过后,他便俨然成为夏绳文专家,除偶尔出现的生僻文字需请教师父外,他读写兽皮古籍再无难度。

    吐骨浑的“疯狂抄书”之举被老头看在眼里,但并未加以阻拦,只是叮嘱他道:“上古武学瀚如烟海,你兴趣广泛是好事,兽皮古籍也翻译手抄了不下百本,正所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见识多了,自然触类旁通,在武学上有‘一通则百通’的说法,但请你一定切忌贪多驳杂,浅尝辄止咀嚼不烂,反而适得其反!”

    “是,师父!”

    鸿毅言之凿凿,吐骨浑行之灼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