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懒得当官,反正银子够花,53岁了还流连秦淮河。
写的诗一般般,画的画一般般,但其书画作品,价格却属顶尖行列。这就让许多文人看不惯了,讥讽其趋炎附势,专门给朝廷歌功颂德。
行至“射雕书局”,吴炳阔步走入,掌柜的亲自迎接:“石渠先生安好!”
“好,”吴炳笑着点头,“小卢不在吗?”
掌柜说道:“东家去了外地。”
射雕书局的老板叫卢裕,十多年前买断《射雕英雄传》版权。靠着这部小说,为家族赚到不少钱,但当时也仅此而已。
直到赵天王独霸江西,卢裕翻开当年的杂志,看到格位论相关文章,才知自己跟反贼打过交道。他吓得不敢吱声,努力撇清跟反贼的关系,可赵瀚占领南京之后,卢裕一下子就抖起来。
卢裕积极响应大族分家政策,还说自己跟皇帝是旧识,分家时抢到了书局生意,并把书局正式改名为“射雕书局”。
这几年,甚至陆续接到官府订单,射雕书局在南京已可排前三。
“石渠先生!”
吴炳正在寻找近日新书,忽听有人问候自己,扭头一看却是吴伟业。
两人都姓吴,老家也离得不远,真论起来勉强算是亲戚。
吴炳笑道:“赶巧啊。”
冒辟疆也在,见了吴炳也不打招呼,反而阴阳怪气的冷哼一声。他自恃才高八斗,书画作品的价格,却远远不及吴炳,润笔费更是比吴炳便宜得多,一直认为吴炳是趋炎附势、谄媚朝廷的小人。
就在三人寒暄之时,突然一群公子哥闯进来。
有些公子哥,身上甚至还穿着戏服,进门就问:“贵店可有《永乐大典戏本》?”
掌柜的说道:“有的,今天上午刚到货。”
“快拿来,快拿来!”
这些家伙也不问价格,一人一本当场买走。
都是些清闲贵人,活生生的戏曲发烧友。《永乐大典戏本》里面,有许多失传的戏曲,对他们而言都是无价之宝。
一帮票友,来得快,去得也快,分分钟不见踪影。
吴伟业笑着说:“听闻《永乐大典》已在编校勘误,这回朝廷出版的是戏曲,下回估计就是历代经史子集了。若逐一成本刊印出来,也算文坛一大盛事,天下士子都能读到,比留在宫里更有价值。”
吴炳朝着紫禁城拱手:“陛下圣明,此神州幸事也。”
这是吴炳的口头禅,三句话不离“圣明天子”,每次论战都可立于不败之地。
冒辟疆不由冷笑,愈发鄙视此人,趋炎附势到让人恶心。这货心直口快,讥讽道:“石渠先生这些年,歌颂大同的文章写了无数,怎至今也没混上一官半职啊?”
吴炳翻着店内新书,随口说:“小官小吏,懒得去做,还不如悠游江湖来得爽快。”
吴炳寻花问柳,只去高档场所,而且全部属于白嫖,青楼也喜欢他去光顾。
“呵呵。”
冒辟疆笑得古怪,无非讥讽吴炳,拍了十年皇帝马屁,至今却还是一介布衣。
突然,街上来了几个官差,逢店就进去问:“石渠先生可在?”
一直问到射雕书局,吴炳转身说:“寻我何事?”
官差累得气喘吁吁,抱怨道:“石渠先生,您老可叫人好找啊。两日前,咱就去你家,一直都不见人。昨日又去秦淮河,挨家挨户打听,有人说您老在玄武湖泛舟。再去玄武湖,又说您已离开了。在城里问了许多人,总算有人见你来了这边。”
“急着寻我作甚?”吴炳问道。
官差说道:“陛下要设一大同报社,请先生做社长,秩比正三品!”
正三品?
冒辟疆猛地转身,惊讶看向吴炳,正三品可是侍郎级别。虽然肯定跟翰林院一样,不能管理实际政务,但这品级说出来就吓人啊。
“哈哈哈哈哈哈!”
吴炳猛地大笑起来,舔了皇帝整整十年,如今终于算是出头了。他阔步走向街面,嘴里吟诵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