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除了长得帅以外,比起当时被视为“西戎”的秦国,宋国的文化底蕴要深厚得多。一位从小接触“土老帽”亲戚的少女,猛不丁见到温文尔雅的君子,就此倾心那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秦孝公为了巩固两国之间的盟约,同时让宋国重要人士更加亲近本国,顺便还能给爱女一桩美满婚姻,就把赢仲良母嫁给了公子偃。
两人成婚之后,倒也相敬如宾,这日子过得还算是美满。这位秦国王姬还曾经为公子偃生下了三个健康的儿子。
不幸的是,她的三个儿子全都丧生在一场火灾之中。而且这场祝融之灾不但烧死了这三位公子,还把宋王偃当时所有的九个儿子,未出嫁的四个女儿,还有一大票姬妾侍者全都给烧成焦炭。
当时正值冬至大节,还没当上宋公,还是司城的戴偃召集了他的家人,在家中的主殿之中饮宴欢庆。等到众人酒至半酣的时候,殿内突然起火,火势蔓延之速快得让人反应不及,瞬间就把整座宫殿包围在熊熊大火之中。
最后只有司城偃凭借勇力孤身逃出了火场。而仲赢良母因为当天偶感小恙,没出席这场饮宴,这才逃过一劫。
当时宋国宗室和国人都认为这场蹊跷的大火是阴谋。阴谋的目的自然是杀害司城大人全家,而阴谋的最大嫌疑者竟然是司城偃的同母兄长,宋公剔成。
国君杀臣子满门,哥哥杀弟弟全家的原因就是宋国司城偃的勇名传遍诸国,被认为是宋国这个弱国的擎天柱紫金梁,名声绝对在剔成之上。。
在大小诸国相互攻杀,国内臣弑君下克上的乱世,早已经是礼崩乐坏。所有既定的社会规范,道德准则都成了摆设。可以说,亲兄弟之间因妒生很,干出这样的恶行也不算出奇。
所以后来司城偃推翻他兄长自立为宋公的时候,宋国上下居然没什么人站出来反对,甚至也不认为这是篡位。他当了宋公之后,顺应当时各国自立为王的潮流“,成了宋国第一位国王,宋王偃。
少妃站在那里表情阴晴不定,心里也是掀起了惊涛骇浪。她实在想不出有什么理由,让良后会来谋害自己的儿子。
这几日她有了时间全盘思考此事,确实有了几个嫌疑之人。
少妃心目中最大的嫌疑人就是司城伯正
公子起死了,那么宋王偃死后王位自然落到了他弟弟司马昌的手里,而司城直又是司马昌的嫡长子。按照利益最大嫌疑最大的推理,司马昌和司城直这对父子嫌疑最大。因为司马昌也随大军出征,那么亲手布置此事的只能是司城直。
也有可能是前任宋公剔成的余孽。他并没有死在那场宋国内乱之中,而是逃到了齐国。虽然后来三十多年前病死在齐国,但是保不齐剔成的部曲门客想用杀死公子起的方式为他报一箭之仇。
说到齐国,那么现在正在攻打宋国的齐国嫌疑也很大,说不定他们以为这样可以让宋军主帅--宋王偃因为丧子之痛而丧失斗志和理智,以此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还有宋国世仇的楚国,这两者之间的仇恨绵延了数百年,宋国肯联合晋国,三家分晋之后的韩赵魏,现在的秦国,就是不肯臣服于楚国。
哪怕是楚庄王在位也是楚国最为强大的时期,楚国大军曾围困宋国首都半年之久,宋国人宁肯“易子而食”,“析骸而炊”也不投降。这也是这两个成语最早的出处。
楚国现在国力是不行了,不过用不大的代价搞死公子起这种事情完全做得出来。
可是秦仲赢良母实在没道理啊
满腹心思的少妃终于走到了公子起的身边,心不在焉地略略问了几句,给他喂了一盏药汤,就很反常地转头离去。
她走了几步,忽然对身边人吩咐道:“去去鸾凤宫通报一声,寡小君要在巳正去向王后请安”
徐识上前一步,有些焦急地问道:“少妃,你这是”
叔赢慈偏转螓首,表情坚定地回道:“叔父,我这就去问个清楚弄个明白”
仲博甫知道自己这位堂侄女素来外柔内刚,不撞南墙那是不会不回头。于是他在心里叹了口气,然后说道:“那老夫陪少妃一起去。“
少妃沉吟了一下,男子在宫中肯定是多有不便,被人说闲话就不好了。
她自信地说道:“叔父,你放心,我不会有事的,良哼,谅她在宫中也不能把我怎么样,你就留下来给起儿说书吧。”
p.s.感谢嘎嘎嘎嘎gg兄和只是个土豆兄的打赏,大家实在是太客气了。
本书已经进入签约流程,所以请大家放心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