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谢慕林觉得,遣散出去的宫人与内侍,也不一定就彻底撒开手不管他们了。
那些有家有去处、自己又有钱傍身的人,自然不必理会,但以乔美人宫中的人为例子,肯定会有大批无依无靠的底层宫人与内侍,因为证明不了自己的忠诚可靠,又或是无钱打点,而被当作可有可无的牺牲品遣散出宫,以换取各宫妃嫔认为不可缺少的心腹留在宫中的机会。
遣散人员的名单,基本是各宫自己拟定的。只有曹皇后、林昭仪、萧贵妃以及她们各自儿子身边的人,才会在太后与皇帝强制遣散的名单之中。这当中很容易做文章,也是无法避免的。太后如今只求效率,各宫妃嫔又自有私心,自然免不了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而这些宫人与内侍放出去后,若真是内奸也罢,就算被背后的主使者放弃了,也是他们自作自受,但如果是无辜受牵连的呢?自己有财产有去处的还好,什么都没有的,搞不好生计都成问题。太后要遣散宫人,打的是仁政的旗号,万一造成被遣散的人贫困冻饿而死,那就不好了,名声也不会好听。
所以谢慕林给太后的建议是,即使是遣散出去的宫人与内侍,也要相应地管理起来,比如留下他们日后的联系方式,实在无处可去的人,可以暂时收容到某个太后名下的大田庄中去,慢慢再作安置。
宫女们无论年纪多大,在宫中执役多年,哪怕是没有特别技能的人,女红针线都是做得不错的。她们可以靠着自己的针线活维持生计,又或是教人女红。有品级的女官则有可能会被一些官宦人家请去做家中女儿的教习,学习规矩礼仪女红等等。当然,后者毕竟是少数。大部分的底层宫人,能靠卖针线养活自己就不错了。可如果她们不是单打独斗,而是聚集起来成为一个团体呢?组建个绣坊,又或是开个女红班收些女学生赚束脩,赚来的钱大家一起分用,共同生活,互相扶持,也不失为一个好去处吧?
而她们要是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能确保出产的针线活质量上乘的话,似乎也能跟内务府做点定期交易了。这可以充分利用她们本身就是宫人的优势——与内务府相熟,还熟悉宫中用品的规制与喜好。相应的,她们若是出宫后能在太后的眼皮子底下过集体生活,不但自己的生计得到了保障,也更方便宫中对她们进行监管。
内侍们走的就是另一种路子了。大多数内侍都没有特别突出的技能,但比较擅长揣摩上位者的心意等等,可能也有心细周到的优点。他们虽然身体有残缺,但完全可以视作体力稍弱、智力正常的劳动力来看待。当中有力气的,去做农夫或工匠完全没问题,年老体衰之人,倒是可以考虑安排到慈幼局的地方去照顾小孩子,又或是改行去学习新技术。他们同样可以组合成团体,只要有人供给他们食宿,他们也能自给自足,即使年老多病,也有年轻些的伙伴能照看他们。同样的,他们出宫后若是也能在宫中监管下生活,在温饱可以保证的同时,也方便宫中分辨他们的忠奸。
退一万步说,这些人里头搞不好会有个别知道什么重大机密的人物。让他们继续留在皇宫的监管之中,日后有什么事需要找个知情人去查问,找起人来也更方便。
谢慕林给太后提建议的时候,就把这些想法都一一列明了,最后道:“相比宫女们出宫后还有去处,内侍们的晚年更凄凉些,如果没有子侄徒弟照顾,他们能依仗的恐怕就只有金钱了,所以他们还在宫中执役的时候,难免会贪心一些,热衷于收取贿赂,又或是讨要上人的赏钱,而且为了达到目的,还会做些不合规矩的事。但要是他们知道自己老有所依,兴许就会收敛一点。太后娘娘可能要花点银子,再费点心思,不过将来收获的,就是宫人与内侍们的无限感激了!”
太后听了,不由感叹道:“主意是好主意,但哀家真没想到,瑞哥儿媳妇你会想到这些宫人内侍的身上去。其实这也没什么难的,往年哀家也曾召集宗室勋贵家的命妇们,捐出银两,在民间赠衣施药,或是给慈幼局送些钱粮,都是行善积德的好事。如今再多做点好事,也不过是寻常。况且,在宫中待得久了,真的什么都没有,要完全依靠旁人施舍才能吃饱穿暖的宫人或内侍,到底是少数。哀家只需要拨个大点儿的田庄供给他们食宿便可。大部分的人,应该都有法子养活自己才是。
“最要紧的,还是在他们离宫之后,还能监管他们的去向。里头倘若有心思叵测之人,是我们以往所不知道的,也不会因为被遣散出宫,就无人知晓他们的真面目了。一旦发现了这些人的踪影,将来要顺藤摸瓜,将他们所有的同伙都找出来,也就方便许多了吧?”
谢慕林觉得太后关注的重点好象跟自己的想法不大一样……不过,只要最终目的能达成,不管太后怎么想,都不太重要吧?
太后听了,不由感叹道:“主意是好主意,但哀家真没想到,瑞哥儿媳妇你会想到这些宫人内侍的身上去。其实这也没什么难的,往年哀家也曾召集宗室勋贵家的命妇们,捐出银两,在民间赠衣施药,或是给慈幼局送些钱粮,都是行善积德的好事。如今再多做点好事,也不过是寻常。况且,在宫中待得久了,真的什么都没有,要完全依靠旁人施舍才能吃饱穿暖的宫人或内侍,到底是少数。哀家只需要拨个大点儿的田庄供给他们食宿便可。大部分的人,应该都有法子养活自己才是。
谢慕林觉得太后关注的重点好象跟自己的想法不大一样……不过,只要最终目的能达成,不管太后怎么想,都不太重要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