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弟三人仍旧重操旧业做卤菜、凉菜卖,弄鱼虾卖。
周末时,杨弯弯带着二叶、尚涛赶了几里的路,到山里去挖冬笋、蘑菇。
本地湿润,山里的冬笋经过前些天一场雨的滋润,应该会有不少长出来。松树林里的蘑菇应该也冒尖儿了。
杨弯弯既想挖笋卖,也想改善一下家里的伙食。
这两样山珍,味道好,营养也好。
这其中,当然少不了利用空间作弊。
这个时候,上山弄野味的人挺多,唯独她们姐弟几人收获最大。
二叶和尚涛上学的时候,杨弯弯偶尔会向老师请假,独自一人上山。
这天,她接到了一家出版社的回信。
这家出版社明确提出要和她签订合同,出版她的《燕妃传》,给出的报酬是五十万字一万元。
杨弯弯有些犹豫。
她知道的,后来网络文学兴盛的时候,一本排名靠前的畅销书能买出上千万。
自己的这本书如果放在若干年后,除去影视版权,光靠网络和实体书,卖个几十万是完全可以的。
所以,这个一万元,有点少了。
最起码,要二三万元才行。
所以,她没有急着回信,而是继续等待其余两家出版社的回复。
卖了冬笋,又进山采小笋和蕨类,收入并不是太多,但是也过得去,日常开支不难。
其实,蘑菇并不怎么好卖,肯掏钱的人都背着行李外出打工,留下的老弱病残,谁愿意花钱买这个吃呢?
冬笋多少还有些人买去打牙祭,也是杨弯弯卖得比别人便宜,否则也并不好卖。
所以,她就将这些野菜和卤肉、鱼虾一起卖。
好在有两个多月的青黄不接时间,冬季的蔬菜老了不能吃,夏季的茄子辣椒豆角空心菜还没长成,这时候的大棚菜还没进入到农村市场来。
所以,杨弯弯采摘来的小笋、野木耳、野蘑菇填补了这段时间的蔬菜空挡,这才多少能卖出去一些。
其中的小笋最畅销。
小笋去皮之后,或炒、或焖,都很好吃,很受当地居民的欢迎。
唯一比较费劲的是,去小笋皮。但是杨弯弯有空间在手,她在山里就用功夫将小笋皮去掉,只挑小笋肉回去,一次挑个几十斤,能卖几十元。
一圩卖不完的晒成笋干,也有人买。
同样,自家也就靠着去年夏秋做的腌菜和这些山珍,度过了春季青黄不接这个时节。
这些山珍味道鲜美,只需要一点油和盐,稍微调制就能做出非常美味的食物来,二叶和尚涛吃得特别香,每顿饭都需要两大碗山珍才够吃。
所以,杨弯弯就将这件事当做日常事儿了,必定要带很多山珍回来做着吃。
做好了,经常给杨爷爷奶奶端一些,两位老人也吃得很开心。到底是新鲜菜,比起坛子里的腌萝卜、酸豆角要美味多啦。
067好多钱啊(2/2)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