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很多追求内涵,追求想法,追求艺术的家伙总喜欢把商业贬的一文不值,仿佛那令人作呕的铜臭味才是污染艺术的根源,但所有人和电影的初次接触,都不可能是内涵深厚的艺术片,因为在你懵懂无知之时,只有那简单的故事,抓人眼球的画面,让你印象深刻的时点,才是你渴望挖掘,想要深入了解这一切的根本。
等一个家伙习惯了爆米花带来的冲击,想要找一些能够启发思考的东西后,他们便会深陷艺术的海洋,然后将那些依旧停留在视觉感官阶段的家伙喷的狗血淋头,仿佛自己的进化才是真正的高大上,并且用痛心疾首的话语来表示,自己对那些依旧拥抱商业的导演的愤慨,他们全然忘记了,如果没有被最初的惊艳所感动,就不会有现在的他们。
这和‘端起饭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又有什么区别?
柯尔-尼德罕不是这样的人,作为一个一天不看电影就要死的家伙,他比谁都明白,只有大众喜欢的商业片愈发红火,那些追求艺术的家伙才能获得更大的市场,因为总有一些人会成长,若是没有商业片领进门,那就不会有之后的习惯和厌烦,就更不会有愈发扩大的艺术市场,而真正的艺术也只会因为人数的衰减,逐渐消亡。
正因如此,在瞧了上千部电影,其实早就可以从商业片中脱离而出的柯尔-尼德罕依旧会用心的去观看每年的商业大片,他希望找到一部能像当初的《大白鲨》一样,令自己着迷,令观众着迷,令世界着迷的电影!
而现在,他觉得自己找到了……
虽然还是那个人,但这回,他带来的不是深海恐怖,而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幻电影!
如果非要深究《侏罗纪公园》有什么亮点,那嵌入其中的想法,远没有开篇恐龙的惊鸿一瞥来得重要,说得粗俗一点,那是逼真,说的内涵一点,那是给模型,注入了生命。
自打电影出现以来,幻想电影就不知道拍了多少,但甭管是远的近的,都经不起推敲。
就拿七六年的《金刚》来说好了,虽然给了特写,但肌肤的塑胶感实在是太强烈,但这种技术上的缺陷,并没有停止人们的幻想,而令人兴奋地是,有一堆人,一直在琢磨这些东西——《星球大战》就算被批剧情简单,人物性格单一,但它却是用尽了当初所有的科技效果和想象力,各种形状怪异的怪物在酒吧里汇聚一堂,太空激战,便是所有对宇宙抱有探索的家伙们的情景再现;而《侏罗纪公园》,其实也就是在复制这一切,它是在贩卖人们对远古生物的好奇,它是在贩卖万年以前,存活在那些未知大陆上的神秘。
一个未来,一个过去,堆砌的都是人们的幻想和追索,正因如此,当开篇的第一幕化为重拳,给人雷霆一击后,接下来的两个小时,便能让人们在期待中度过。
即便故事,又臭又长,即便内里,穿插说教……
但这些都不重要!
什么‘由于公园发生了意外,他们需要请救兵帮忙’,什么‘其他公司盯上了公园里的恐龙,想要让内部人员窃取活着的恐龙胚胎’,什么‘简单宣讲,男女主给孩子们介绍恐龙知识’,这种平日出现在科教剧情片中的逻辑行为,为了增添影片时长而不得不水的过程,对于以往看不惯说教的家伙们来说,全都是美好的铺垫,而当他们等待了将近二十分钟,终于在影片内的白天再一次瞧见恐龙时,那栩栩如生的腕龙,让他们瞪大了双眼,张大了嘴巴!
从荧幕上笨重走过的家伙,仿佛与周围一切融为一体!
曾经的尴尬与不和谐,此刻皆不知所踪!
最令他们兴奋的是,腕龙前肢离地,后肢站定,以后仰姿势拉扯树冠,咀嚼进食的动作,那可是一个完整的长镜头!
白天!毫无保留的展现全貌!让参加首映礼的嘉宾头皮发麻!
“天呐……竟然不是黑夜……”受邀前来的华纳高层发出了属于投资方的惊叹。
“这是怎么做到的?模型吗?不对!这么大的模型根本就无法造出,更不可能会动!”想要强调故事性和逻辑性的影评人,自己已经丢了逻辑。
“fuck!fuck!fuck!fuck!fuck!”那些想要述说内心激动,却奈何文化不高的幸运影迷,则用最简单最朴素的方式,喊出了心中的震惊!
“这是观众最想要瞧见的画面!工业光魔那群人竟然真把恐龙弄出来了!”天天写稿的媒体人明白,眼前这部电影的卖点,完全符合大众口味!
他们更明白,荧幕上大方出镜的恐龙,活灵活现的动作,将让电影开启一个新的时代!
尤其是那恐龙破壳而出的镜头,当那身上挂有血丝粘液的小家伙在蛋壳里用力挣扎时,颤动的躯体,就像是观众的内心,那种见证历史的感觉,令他们屏息凝神!
《侏罗纪公园》是一个典型的软科幻故事,他们不会把每一个科学构想描述的异常合理,更不会去琢磨,自己的幻想究竟是否会实现,作者追求的,其实是科学发明出现之后,会给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而斯皮尔伯格当初之所以会看中这个故事,也是因为他不硬!并且在剧本的构写中,融入了作者的本身想法,所以在恐龙破壳而出的镜头出现后,在电影中扮演作者原型的数学家就开始抨击起了老教授为了不让恐龙自行繁衍,而修改恐龙的dna,将人为孵化出来的这些生物,全都设定为雌性的恶劣行为……
但这种违背自然规律的伦理探讨,对于观众而言其实就是推动剧情的发展器……
说的难听一点,当你花了两百多块钱的大洋,坐在电影院里看《阿凡达》时,你会去在意小蓝人采矿的故事幼不幼稚吗?从你买票的那一刻起,你就知道自己想看什么,而只要电影将你的需求刻画到位,那就不亏,若是感到惊艳,那就是大赚特赚!
这个道理,放在《侏罗纪公园》的身上也是通用。
人文主义的内核?
求求你别哔哔了,就是为了恐龙而来的家伙们,根本就不想听这聒噪的解释!
他们宁愿走马观花般的盯着恐龙看上一天,也懒得去听导演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
正因如此,在夜晚的惊鸿一瞥,白天的直面刻画,实验室里的高清特写之后,那平缓下来的剧情,电影里各个角色的争执,对于绝大多数的观众而言,其实就是精神缓和的休憩时间,他们对电影人物所争论的伦理道德并不感兴趣,又或者说,摆放在他们眼前的科技进步,让他们能够忽略平日里的家长里短。
当然了,在‘休憩’的时间里,大伙也发现了一个问题。
“这电影都放映了三十多分钟了,怎么罗兰-艾伦和奥尔森姐妹还没出来?”
“他们不是主演吗?为什么到现在为止,一个镜头都没有?”
“这电影总共多少时间?两个小时?四分之一的时间他们都不在,角色怎么立得住?”
听着那从后场传来的小声议论,坐在前头观影的罗兰,深表欣慰。
还好,这群家伙并没有因为恐龙的出现,而忘记自己,把他当成一个可有可无的工具人。
实际上,在所有的特效大片里,主角永远都会是最为尴尬的家伙——
《阿凡达》,你记得到主角是谁吗?
能直接报出男主名字的都是狼灭,而若不是因为女主还有《星际迷航》以及《银河护卫队》这两个系列,并且在《复联》里面揍了星爵一顿,谁还记得到她是谁?
《变形金刚》也是一样,除了梅根-福克斯以外,你还能想起谁?
很多男演员不想拍特效片,就是因为他们即便露胳膊露腿,也没那些特效之物给人的印象来的深刻,绝大多数的时候,和那些负责美的花瓶相比,他们只有剧情推动器这一个作用。
而罗兰和奥尔森姐妹在《侏罗纪公园》里,也是同样的作用。
在‘恐龙现世’,‘这些生物复活的原理’,‘因为克隆再造而产生的矛盾’等剧情结束之后,罗兰和奥尔森姐妹,终于登场——他们先是和爷爷打了个招呼,然后便和男女主一道儿,登上了侏罗纪公园内的观光游览车,而在园区内四下转悠的同时,他们还碰到了受伤求救的三角龙,在合力处理了对方身上的伤口之后,那面颊轻探,舌头轻蹭的回应之举,像极了不少童话故事中,知恩图报的灵性生物。
“看来食草类的恐龙性格还是比较温顺的。”
“噢,意料之中的剧情,温馨的节奏是史蒂文的拿手戏。”
“看来整个电影主打介绍科普了?然后在来几段偷恐龙胚胎结果误入恐龙园区,被恐龙惩罚的戏份?虽然叙事情节不错,但似乎略显无聊?……好吧,这种画面就已经不无聊了。”
“罗兰和奥尔森姐妹的存在感好弱啊,他们不会就是来露个脸的吧?”
在经过最初的震惊之后,随着恐龙画面大量的出现,首映礼上的观众们,情绪已经逐渐平复,尤其是在罗兰和奥尔森姐妹与恐龙互动的同时,那种温馨的画面,让他们在震惊之余,也露出了会心的笑容,毕竟,这种画面的确不吓人。
观看的同时,现场大伙的心思,也开始活络了起来,他们希望瞧见一些更给力的东西。
似乎是听见了观众的呼声,但其实是好莱坞剧本套路化流程的关键,在观众们逐渐接受荧幕的画面,先前分泌的肾上腺激素现在已经开始消退时,电影剧情骤然翻转,原本晴朗的天空,顿时乌云密布,随着暴风的来临,先前想要偷窃恐龙胚胎拿去卖钱的工程师立刻就干起了一系列的骚操作,他将园区的安保系统给直接关停,就是为了去实验室拿取胚胎,而为了撤退,他选择将园区内部的电力系统关了大半,如此一来……
第一百四十章 史上最大牌的配角(2/2)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