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赠银藏玄机(2/2)
作者:三天两觉
    装着五百两银子的箱子,大概三十多斤重吧,对习武之人来说这点重量不叫事儿,更不用说洪威这种高手了。

    不过他也是做贼心虚,明明没发现有人追踪他,他还是在夜色中绕了一段时间,再三确认没有“尾巴”后,这才溜回了自己下榻的客栈。

    回到客房,洪威二话没说便锁好了门窗、点上一盏小油灯,立马又打开箱子,再次确认里面的东西。

    他为什么还要二次确认呢?

    这也是道儿上的常识——挖火点子挖出的钱,拿回来之后最好立刻再盘一遍,因为这种钱,一般都会“短斤缺两”,要是不在第一时间算清楚了,分赃时就容易出矛盾。

    当然了,洪威是单干,不需要跟人分,不过盘还是要盘的。

    毕竟这是敲诈勒索来的钱财,被敲诈方付钱的时候心里肯定不舒服,人家会设法少付一些也很正常:比如眼下,这个装银两的箱子,只要在箱底多垫几块木板,或是表面那层银子的底下混进去一些铅制的假银、石子儿什么的,很容易就能蒙混过关。

    而作为敲诈的那一方呢,事后就算发现了,只要这个“凑数”的比例别太夸张,通常也都是会接受的。

    这些规矩,洪威自然也懂,因此,在二度检查时,他已有了心理准备,哪怕最后只有六七成银子是真的,他也认了;因为五百两的六七成也有三百多呢,那个年头的穷人家若是有这笔钱……过两辈子都足够。

    可他没想到,最后检查下来,这一箱竟然全是真银,一点儿假都没掺……

    “嚯!讲究啊。”这下,连洪威都不得不感叹上这么一句了。

    能这么给钱的主,确实是少见。

    而且给的都是碎银,这就意味着你不必承担拿着银票去柜上取钱的后续风险,也不必担心这钱上有什么记号,再加上此前的交易全是在黑暗中完成的……看起来这孙家少爷是真的准备把这钱给足了,将此事办个周到,且并不打算事后去追查敲诈者究竟是谁。

    “这么爽快的主……看来这钱对他来说是九牛一毛啊。”洪威随即又想到,“呵……行,这次就先算了,等哪天你这酒楼开张了我再来,下回就问你要一千两。”

    列位,这就叫人心不足蛇吞象啊。

    一个人他要是来钱的路子不正、来得太容易了,那其对金钱的概念也会逐渐变得扭曲,继而使其贪欲也膨胀到一个常人无法理解的程度。

    但无论如何吧,至少此时此刻,洪威是相信自己这趟挖火点子成功了的。

    他……太天真了。

    虽然他的武功是很高,但出来混的时间终究是太短……

    或许有人会说,洪威涉足江湖的时间不是和孙亦谐差不多吗?但您可别忘了,孙亦谐出江湖之前是什么人?洪威出江湖之前又是什么人?

    人孙哥在鱼市场混的时候,你洪威还在给别人挑大粪呢,现在你想敲诈他?还觉得敲完了自己能全身而退?

    那么孙亦谐他到底是在哪里做了手脚呢?

    其实还是银子上。

    在大朙,需要用“整银锭”来付钱的场合无疑是很少的,且银锭也分很多种,并不是所有银锭的大小、规格和造型都一样的,只有官府铸造的官银才有统一标准,且这个标准也并非一成不变。

    那时大部分在民间流通的银两,都是拿各种规格不一的银锭绞出来的碎银,或是用碎银重铸成的小锭……而这些活儿,全都是普通市井中的银匠们在做。

    而为什么那时的人会有“只有整锭的银子上才会有记号”这种惯性思维呢?因为有记号的银锭,那记号都是靠“模子”拓上去的,在铸银的时候就已同步完成了,没有人会先铸造好一批银子,然后再一个一个往刻上记号。

    整银尚且如此,何况碎银呢?

    但正所谓……事在人为。

    逐一在银子上刻记号,也并不是不行,只是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而已。

    孙亦谐今夜让薛推送出去的这箱“碎银”,就是他在今天白天雇佣了大半个杭州城的银匠一起赶工才搞定的。

    乍看之下,每一块都是形状不规则的碎块,但其实每块上都留有一处极难被察觉的小记号;这记号一般人根本也看不出来,不过当这银子重新流通回银匠们手中时,则一定会被发现……到时候,便可由这银子的流向来逆向追踪这钱是在哪里、以及被谁给花出去的。

    洪威对此可是一无所知,他本来也想不到碎银子上会有什么记号,所以他只是检查了箱子里的银两数目,根本没发现什么别的异常,更想不到孙亦谐会来追查他。

    因此,第二天,洪威就退了客房,直奔杭州最豪华的青楼而去;反正是孙家少爷“请客”嘛,五百两够他逍遥好一阵儿呢。

    而他这一去,便引出那——孙亦谐设局风尘地,红梅雀命丧雨栖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