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字卷 第三百零八节 细思量绍祖起疑(2/2)
作者:瑞根

    不过孙承宗北返之后,坏消息就一个接一个,让孙绍祖心情日益烦躁。

    孙承宗何许人,孙绍祖哪里会不了解,这个在兵部中就一直以知兵著称的文臣,便是一干骄横的武将中也都是赫赫有名的,强如李成梁、麻贵这些人都要竖起大拇指。

    此人去了四川这一年多时间虽然声名不彰,无所作为,看起来有些名不副实,但孙绍祖是不信的。

    所以他才会专门让人去打探孙承宗在四川的所作所为,而结果也不出他的所料,孙承宗没能抓住荆襄镇的兵权,和杨鹤这个都察院出来的御史相比,他资历单薄了一些,但他却成功地在四川将四川卫所军队整编出来,成为一支可堪一战的军队,给熊廷弼接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现在播州杨应龙的土军被熊廷弼牢牢的积压在播州山中,四川卫军稳扎稳打,已经占据了主动,如果不是王子腾见势不妙开始在湖广折腾,拖住了荆襄军,只怕杨应龙已经束手就擒了,但即便如此,按照孙绍祖的判断,杨应龙完蛋只怕也是迟早的事情,能拖到今年底就算是不错了。

    这也让孙绍祖感受到了来自西南的一抹寒意。

    如果解决掉了杨应龙,熊廷弼腾出手来,集荆襄镇和四川卫军之力在湖广发动攻势,王子腾能不能顶得住?

    在孙绍祖看来,虽然登莱镇的确能打,但是关键在于湖广士绅是站在朝廷这边的啊,失去了地方士绅的支持,只能控制住几座城市,有何意义?

    湖广的作用就在于它的粮食,它的人力,没有地方士绅的支持,这一切都是虚妄。

    他曾经给牛继宗建议过,要义忠亲王尽可能的拉拢湖广士绅,至少要让湖广保持中立,但现在看来,也许是南京那边不够重视,或者就是湖广士人与北地士人的结盟太过牢固,南京方面难以撕破他们之间的盟友关系。

    如果王子腾顶不住熊廷弼的反扑,丢失掉湖广,江西就暴露在熊廷弼的刀锋之下了,而现在因为地方官府内部倾轧还勉强维持着中立的两广还会不会一直保持中立,会不会彻底倒向朝廷?孙绍祖不看好。

    这都想得有些远了,关键是眼前的局面如何来应对。

    孙承宗的确是老手,也不知道朝廷是哪个家伙出的主意,竟然就还替他凑合出一支北线军团出来了,蓟镇那几万人不出意外,但冯唐居然肯把西北军一部交给孙承宗,这就出乎人预料了,这可是冯唐辛辛苦苦整编出来的,带到中原一仗没打,就交给了孙承宗,这家伙也甘心?

    孙绍祖很了解边地将领们的心态,入了自己手的军队要交给别人,除非是异地升迁,没办法带走,否则是绝不肯交给别人的,而且还是交给一个文臣。

    冯唐是边地镇将世家出身,焉能不明白这其中道理,居然还是拱手交出刘白川这一部,这让孙绍祖也感觉到了对方的森森杀意。

    他意识到南线的战事恐怕没有自己预料的那么紧急,而朝廷是要打算在北线给自己一个教训,所以他把自己的担心也报给了牛继宗,但牛继宗却不认可自己的判断,这让孙绍祖很是郁闷。

    牛继宗的观点是虽然孙绍祖本事不小,但是他手中这点儿凑合起来的军队难以形成像样的攻势,北面依托德州坚城和陵县、故县的掎角之势,足以消耗拖住北面敌军,而南线东昌府这一线,临清和东昌府之间也能依托运河优势机动,而孙承宗不敢太过深入。

    至于说还有一两万京营兵和山西镇溃兵,在牛继宗看来,那就是凑数的,真要让他们上阵,只怕还会拖累西北军和蓟镇军。

    牛继宗的观点有些道理,但是太过绝对,这是孙绍祖的看法,但他也很难判断出孙承宗究竟打算怎么打这一仗。

    把撑在窗框上的手收回来,孙绍祖重新踱步回到内堂,目光落在悬挂在帷幕上的舆图,德州他是有把握的,但东昌府这边要面对西北军的攻势,现在丘县被刘白川夺下,两军正在馆陶一线展开激战,但是规模都不大,这也让他有些疑惑,刘白川还没有使出全力,他在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