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占为己有(2/2)
作者:八月与九月
这才想出了一个办法,只要让太学学子在太学进修这三年内先去官府学习如何为官,然后等他们再返回到太学的时候,我们便可以指出其中的糟粕之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让学子们懂得什么叫做改变,什么叫做为大汉做事为陛下做事。
另外当今的这些官吏被诸多世家把持,说是陛下的臣子其实是那些勋贵的家臣。
太学学子要是不经过这一番磨炼,往后太学学子只会成为勋贵们争夺的对象,陛下想要插手其中就难了。”
说到此处,刘彻才微微有些动容。
他最关心的还是这一点,他要的是培养直属于自己的人才,而不是别人的家臣。
几代大汉皇帝为什么一直要以联姻的方式拉拢平阳侯府?
不还是看在平阳侯府势大,光曹氏一脉,这近百年的时间内,就有将近一万人在大汉为官为吏。
有些人改头换姓以别的身份做官,但骨子里还是忠于曹氏。
有的人看似不是曹氏一族,但是却祖孙几辈都在平阳侯府侍奉。
各种人脉关系,就连当今的平阳侯曹时都捋不清楚。
若是没有推恩令,估计曹家会一直壮大下去,直到某一天威势比皇家更大的时候,才会在大汉境内掀起一场风波。
“这个主意是你想出来的?”
公孙弘脸不红心不跳的点了点头。
“是老臣想出来的。”
“那为何不先告知太学令张远?”
“臣想着太学令一直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即便此事与太学学子有关系,但是牵扯到了外界种种复杂因素,太学令应该不会想着插手。
为了避免这个计划胎死腹中,老臣这才斗胆来长安面见陛下。”
刘彻点了点头,张远在他心目中的印象确实如此,每一次都得自己推着向前,张远才会往前迈一步。
“你说得对,太学令要是知道了,还真的就说不定觉得麻烦就回绝了。
既然如此这件事情便由你操办,先看看效果,要是真的可行,便全力推广。
太学一地学子不够,各地郡县的官学也可这样做。”
“老臣谢过陛下信任,只是现在老臣只是一介博士之身,只怕无法干扰到太学内部之事。
再者说即便有陛下的命令,太学令应承,此事也要与各地官府打交道。
若只牵扯一郡一县之地还好说,牵扯的地方多了,臣怕那些官员会横加干扰。
毕竟此事对他们不利。”
“那你说到底该怎么办,只要能将事情办好,朕全力支持你。”
“老臣想毛遂自荐,眼下左内史一位空缺,臣若是为左内史,内史地界诸多官府便能够听臣之令。
太学本就在内史地界,如此一来,双方的交往会更加的深入频繁。”
一边一直在听着的黄门侍郎脸色一变,没想到这一位看似忠厚老实的老头子胃口竟然这么大。
刘彻脸色倒是没有什么变化,只是觉得公孙弘终于把自己的想要的东西说出来了。
只要不要皇位,他才不管下面人提出什么要求。
因为他能给出去就能够收回来,怕就怕那些表面上无所求的清欢寡欲之辈。
刘彻也被之前的张远给搞怕了。
问张远想要些什么,张远来一句我想要辞官回家。
每个人要都是这样,皇帝还怎么做。
“好,没想到公孙博士年岁至此,还有如此心气,真的是老当益壮。
拟旨,擢升《春秋》博士公孙弘为左内史。”
“老臣叩谢陛下!”
公孙弘见自己如愿以偿,直接跪了下去,眼珠通红,甚至还滴下了几滴眼泪。
刘彻说的不错,在他这个年纪还能够出头的人不多。
公孙弘也算是历经四朝之人,早先年轻的时候就当过小吏,这已经是他第二次当博士了。
家里面也没有什么背景,换做是别人肯定就一直平凡下去,但是现在公孙弘在接近古稀之年的时候,连跳几级,心中怎么会没有感慨。
“朕给左内史三日的时间,处理好太学内的事务,尽快办好此事。
朕这就拟诏,你直接将诏书带回去给太学令,想来太学令一定会配合你办好此事。”
公孙弘连忙应诺,心里却是乐开了花。
想着张远还是太年轻了,这么大的功劳直接拱手送给了自己。
拿到诏书之后,公孙弘便乘坐张远为他准备的马车又回到了杜县。
张远在太学内等了一天的时间,公孙弘没有辜负张远的信任,直接将刘彻的诏书都给带了回来。
“太学令,这是陛下的诏书,有这封诏书在此,你大可自行做主学子们的事情。”
张远笑着从公孙弘手里面接过诏书,虽然刘彻之前也曾口头应承过,说太学内所有的事情都交给张远解决处理,但一牵扯到外面,张远就有心无力。
“公孙博士此次真的是谢过你了,我明日便去长安携手太仆为公孙博士取得左内史一位。”
公孙弘心里面乐开了花,但是脸上却很平静,叹了口气对张远说道。
“此事就不必麻烦太学令了。
今日我将太学令的办法一说,陛下就立刻想到了要有一人与太学令相配合。
便直接将左内史的位置许诺给了我,想来老朽还是要谢谢太学令。
要不是你,老朽也没有办法得到陛下的信任,只希望往后太学令能够全力与我配合,让太学学子更加优秀,这才算是不辜负了陛下的一番信任。”
要问张远现在是个什么心情,心情肯定是极其复杂难受的。
复杂就复杂在公孙弘把事情办成了,但是不用想肯定是把功劳也给抢过去了。
但是很快张远就释然了,这个老头子这样做也挺好的,起码把外界的眼光全都吸引到他那里去了。
一旦这个计划实施,动的可就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利益。
刘彻答应的这么快,张远也想到了其中的关键。
他只是想让太学学子试试水,看看大汉这些勋贵们的反应,要是没有什么反应,下一步可就是推恩令了。
要是反应巨大,还有公孙弘这个背锅的,一些太学学子说起来也不怎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