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十四章 绝对牛人(2/2)
作者:镶黄旗

    所以他再不懂事,也不能跟钱过意不去,犯不上跟他自己个儿为难啊。

    而如此一来,信奉无为而治的他可就成了来探班的模范,演员亲友的楷模了。

    更别说他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帮着剧组想辙解决实际困难的。

    比方说头一天晚上听说发电机还没到,见野村芳太郎和松本庆子都着急,宁卫民就建议能不能用房车的发电机试试,毕竟三辆车呢,一起烧燃油也不小的电量呢。

    结果没想到,还真就解决问题了。

    两台12000瓦的“小太阳”,愣是让这几台房车的发电机给带起来。

    渐渐的,野村芳太郎还主动邀请宁卫民在片场观摩,甚至安排他坐在自己的身边了。

    别看都是一样的结果,但落在松本庆子和剧组其他人的眼里,都懂得这是导演对宁卫民的认可,礼遇程度可是完全不一样的。

    这还不算,和导演比起来,其实还有一个人对宁卫民的感激和仰慕之情有过之而无不及。

    那就是沪海制片厂委派来保证剧组生活和后勤的干部。

    这个干部啊,不大像沪海本地人,是个只会照章办事,缺乏灵活变通的老实头。

    严肃有余,活泼不足,偏偏对金钱过于计较,对外国人还有点怕。

    所以在宁卫民来探班之前,哪怕使出了吃奶的力气,他办出来的事儿,也没法让人满意,净为自己挣骂了。

    无论中日双方都把他当成不会办人事儿的蠢材。

    日本人恨他脑子不好使。

    同胞们骂他良心大大的坏了。

    而宁卫民的那一车西瓜和一车玉米,可真是救了这个后勤干部的急。

    这漂亮的一手让他豁然开朗的同时,也不免肃然起敬。

    于是专门跟人打听了这事儿到底谁办的,然后诚心诚意去跟宁卫民请教。

    而在宁卫民好为人师的点拨下,干部终于懂得所有的供给上,当以有备无患和饮水充足为先。

    剧组整体的餐食当以方便为主,而便宜和好吃也不是化解不了的矛盾,对于剧组人员区别三六九等,给予一定特殊照顾也未必就会招人骂。

    就这样,外景地的伙食和物质供应工作,几乎一夕之间有了质的飞越。

    第二天,这后勤干部就申请了一辆面包车,准备了二十个搪瓷桶的开水,分两次给送到了外景地去。

    然后轮流往复,这天这车就不干别的了,专门管拉桶和送水。

    同时也算班车,能借着送水拉桶的活,再为剧组临时接送个人或者买点东西什么的。

    另外,饮食上也改了,没有大锅饭菜了,直接上饺子和包子这样带馅儿的东西。

    不但好做,好运输、好分好拿,也好吃喝。

    而且等级区别和中日不同的喜好,既能体现出来,也不惹眼。

    像群演们一水儿全素的大菜包子,每人五个,味道不佳,但能管饱了。

    同时直接解决了餐具不足的问题,不用桌椅也无需洗手,于野外就餐兜了就走,席地而食。

    剧组的工作人员和普通演员就要讲究些了。

    包子不光有素馅儿的,还有肉馅儿的。

    此外,由于每人都有自带的饭盒,还能喝一碗稀饭,外加两个鸡蛋,咸菜管够。

    这些不是沪海厂提供的,而是从不远处的村落里采买的。

    难得的是个“新鲜”二字。

    至于中日双方的导演,名演员,以及日本工作人员、还有各组的头头脑脑们都是同一水准。

    这些人吃的不是包子了,而是饺子。

    只不过区别在于,中方吃饺子是管饱的。

    而且有煮和煎两种做法可选,现场就有人支架起铁铛子像煎生煎包一样给煎。

    日本人就不一样了。

    按照他们的饮食习惯。统一每人十二个煎饺,再搭配一碗白饭。

    而无论中日,在这个层次,都有酱汤、腌萝卜、熏鱼作为佐餐小菜。

    另有奉贤黄桃一个作为餐后水果。

    别说,就这样非常简单的一个安排,居然是人人满意,竟然难得的让后勤干部荣获了好评、

    底下的看上面的不眼红,上面的也能怡然自乐。

    关键比起大锅熬菜熬萝卜炒肥肉片来不但省事了,花费少了,而且无论哪儿的人也没人抱怨不合口味的。

    所以可想而知啊,宁卫民对于这个干部来说,当然是牛人一个,只有让他服气的份儿了。

    和导演野村芳太郎以及后勤干部不同,中方的导演和那些国内比较出名的演员们,对于宁卫民的感觉,更多的是亲切感。

    因为这家伙明显来历不凡,地位超然,可却没有半点架子,甚至还很幽默。

    关键是他的日语水平非常高啊,比沪海厂派遣过来的两个翻译可强多了。

    原本呢,中方的导演和演员和这些日本人因为语言不通,互相之前严重缺乏沟通和了解。

    别说工作中不容易配合,难以了解彼此的意图,这样是非常容易产生龃龉和误会的。

    但从宁卫民来了之后就大大不同了,演戏的时候有他帮忙,中方导演也终于能让日本演员明白自己的意图了。

    而中日演员无戏拍时,不知怎么就以成了以宁卫民为中心的中日茶话会。

    这家伙人缘极佳,无论本国同胞还是日本人都很喜欢他,而众人都围着他聊,渐渐就成了中日语言对译和互相学习的补习班了。

    当然,既然男多女少,那自然没人装蒜,聊的正经事少,而闲篇极多。

    尤其以两国文化中最低俗的骂人方言为热门聊天话题。

    最有意思的是,无论中日人士,模仿对方总如鹦鹉学舌。

    说的都很起劲,但就是不伦不类,古怪至极,每每弄得凑在一起的人开怀大笑,不能自已。

    大家就是这样的谦虚好学,敏而进取。

    自然了,感情也在学习中不断加深。

    别看就这么寥寥几天,但宁卫民离开剧组时,中日工作人员的僵化局面已经不复存在,即便是语言仍旧不同,但日常生活中走个对头也能打招呼了。

    更有甚者,居然宁卫民还满足了大家对于民族情结的需要。

    不知怎么的,他就把日本演员都忽悠了。

    居然私下里组织起人手来,拍摄了一张堪称逆天改命的“吴淞口大胜”的照片。

    那张照片在现场就让摄像师洗出来了,大家谁看谁都得乐。

    敢情作为俘虏的役所广司和阿部宽带着几个“鬼子兵”虽然站在中间的c位,但却一副俘虏模样。

    作为两个日籍军官,别说枪械军刀了,就连军帽都没了,头发凌乱,身后有硝烟,还被绳子五花大绑着。

    他们身旁和身后,则被穿着国军军服的宁卫民和几个威风凛凛,金刚怒目的华夏演员用枪指着。

    只可惜,毕竟只是闹着玩儿的事儿,日本演员情绪不够严肃和饱满。

    他们全都笑嘻嘻的,丝毫没有兵败被俘要被枪毙的沮丧,倒是有几分看淡生死的从容。

    是为整张照片最大的败笔,否则的话就真能当宣传海报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