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巡抚何一清(1/1)
作者:怒江山
    第442章巡抚何一清

    在河南履任这些年,很多事情已经看透了。于成龙对官场上的事情感触颇深,站在这个位置上,早已经没有对错概念了,有的只是所属的利益,还有内心那一丝最后的坚守。权力的更迭,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朝堂上的风雨有时候比刀枪还要血腥。

    这次权力倾轧之下,又有多少人会倒下去?闵正元多半是仕途到头了,都指挥使李正乾也是如此,洛阳这边,也好不到哪里去,要不然也不会那么多人开始疏远他于成龙了。不过,中原利益不仅仅事涉河南官场,还有三省总督铁墨的利益。铁墨带兵在中原连番血战,不可能什么好处都不要的,至少晋北的市场一定要扩到中原的,这是生意场上的事情,但官场如果没有默许,此事依旧不行。内阁急着插手河南事务,多半也是不希望铁墨的影响力扩到中原来,双方肯定会有一场明争暗斗的。

    中原大地的百姓们犹如那天上的骄阳,心头火热火热的,赶走了流寇,又可以恢复太平日子了,许多地方的人甚至载歌载舞争相庆祝这欢乐的时光。只是百姓并不知道,在这热闹的背后,正上演着一场看不见的战争,战后的利益分配问题,永远是最吸引人心的。

    崇祯四年七月十九,朝廷行文河南开封府和河南府,为统筹河南事务,清除匪患带来的骚乱,特派都察院副都御使何一清为河南巡抚,领河南军政要务,河南府以及开封府接令后即刻听何一清调派。公文发到开封府的时候,副都御使何一清已经在半路上了。可以想象,内阁方面有多么迫切的想要保住河南的利益。

    很多事情稍微想想便可以理解,南直隶一番争锋下来,铁墨组建皇家水师舰队,建东海贸易商行,活生生在东林党心头挖下一块肉。无比肉疼的百官们心中百般戒备,说什么也不会再把中原的利益让出去的。副都御使何一清此来中原,也是肩负着重担的。

    何一清履任河南巡抚的事情,在河南官场引起了轩然大波,可以说何一清还没到,河南官员已经开始站队了。很显然,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巡抚何一清,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朝廷一时半会不会裁撤河南巡抚一职的。只要全力握不到内阁手中,这个河南巡抚就不会裁撤,何一清如果完成不了任务,那就换另一个人来。总之,有河南巡抚在,河南布政司以及河南知府以及开封知府独揽大权的时代一去不返了,自此以后,除了巡抚衙门,其他衙门都会渐渐变得没有话语权。

    铁督师是有影响力,可他终归要回晋北的,中原不是他的地盘。很多人经过深思熟虑后,选择了何一清,甚至何一清未到,已经有人写信表明立场了,而此人便是开封府同知卢自然。

    卢自然给何一清写信的事情不是什么秘密,他可是光明正大的让人把信送出去的,其他人多少还遮遮掩掩,可卢自然不是,他可是一点面子都没给闵正元留。闵正元的心情可想而知,他可是开封知府,以前几乎可以跟河南布政使平起平坐。河南知府与河南布政司两个衙门同在洛阳,河南知府免不了要看布政司衙门的脸色,但开封知府闵正元不需要,有什么事情他可以直接上奏朝廷。正因为如此,闵正元可以说是地位超然。

    可是现在,一切都变了,前来拜访的人少了,甚至衙门有什么事情都不知会一声了,直接找卢自然问询意见。他闵正元可还没卸任呢,便已经如此,若要是等何一清到任,那他闵正元岂不成摆设了?真要那样,还不如辞官回老家含饴弄孙呢,这样至少能保住点脸面。

    都指挥使李正乾神色复杂的走进屋,一路走来,他可是看到知府衙门的情形了,本来是想跟闵正元商量下后边该怎么办的,不过看到闵正元的情况,他就知道这趟是白来了。找张椅子坐下来,他苦着脸问道:“闵大人,我们后边该怎么办?坐以待毙么?哎,咱们劳心劳力,剿灭流寇,李某人甚至差点把命交代在梅山,结果却是这样,没有封赏也就罢了,手里的饭碗还要让人拿去。早知道这样,之前那么拼命干嘛?”

    闵正元只是有些不舒服,可李正乾那完全就是愤怒了。剿灭流寇的时候,好多次李正乾可是身先士卒,跟流寇血拼,好几次差点死在流寇手上。拼了命为朝廷办事,最后落得个这种结局。李正乾也知道问题所在,功劳归功劳,但是站错队就是大问题,他们千不该万不该,不该跟铁墨走的太近。可这事怪得了谁?当时流寇肆虐中原,朝廷靠不住,派个袁崇焕过来,老是跟着流寇吃灰,为了早日清除匪患,不跟铁督师打好关系,还能怎么办?现在倒好,流寇走了,那些人开始翻旧账了,既然不满意,那早说啊。

    闵正元面露苦笑,仔细说起来,李正乾也是被他闵正元连累的。不过现在说这些都晚了,重要的是流寇被赶跑了,朝廷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安心搞那些朝堂把戏了。见李正乾在气头上,只好劝道:“李将军,想开一些吧,当官当到咱们这个地步,很多事情应该能想明白了。如果没什么意外的话,那你我就准备好辞官吧,也算给自己的仕途画一个好点的结局,总不能最后一丝脸面也葬送在这里啊。”

    官场有官场的规矩,当上下一心希望你走的时候,那你该走了,你要是不走,让别人赶你走,那就有些难堪了。想罢你的官,总要找理由的,到时候贪赃枉法的罪名一条条罗列出来,岂不是晚节不保?自己辞官,多少能留个好名声。

    李正乾终究不如闵正元看得开,他没做过什么错事,哪怕明知道麾下战斗力有大问题,依旧带兵堵在陈留跟李自成兵马恶战数场,可就是这样,依旧换不来朝廷一个赞赏。难道站队真的这么重要么?难道就真的一点不讲社稷之心么?

    不过李正乾也知道闵正元说的是实情,没有意外情况发生,事情不可逆转。这里是中原,不是晋北宣化府,铁督师就算有所不满,也没法干预朝廷对河南的正常人事安排。

    就在河南官场忙着战队的时候,一队人马已经进入彰德府境内,最后车队停在了淇县。淇县,可以说是河南最为神秘的地方,曾经的商王朝古都,总有一种不一样的色彩。文人墨客,每当经过彰德府,只要时间允许,都会在淇县停留一夜,感受下这里的人文气息。

    一名中年男子从马车上走下来,他一身灰色长袍,个子并不高,看上去像是一名富家翁。可此人举手投足间,一股上位者的气势自然流露,双眸总是带着几分狡黠。他便是副都御使何一清,新任河南巡抚。不会有人想到,他竟然这么快就赶到了河南。

    淇县离着开封不过几十里地,加快脚程,不消半日便可以抵达开封城。可何一清还是让人停在了淇县,理由其实与那些文人墨客大致相同。此去开封,入职河南,如果不顺便在淇县住上一晚,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何一清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文人,他对文人墨客之间的雅事很感兴趣。

    带着两名随从,静静地走在长街上,何一清的眉头渐渐地锁了起来。曾经的商朝古都,也许只是传说中吧,至少眼前看到的淇县有些破败,行人亦是面带菜色,街头市井宛若京畿镇甸。走了一会儿,不免大失所望,“罢了,回去休息吧。”

    不久之后,何一清来到了下榻的客栈。履任河南巡抚,掌中原大权,看上去风光无限,因为此事,内阁六部不少人可是羡慕得很。毕竟成为一方封疆大吏,熬上两年资历,再回京,搞不好就是接任左右都御史亦或者成为阁部侍郎了。可是何一清并不是太兴奋,因为他知道自己身上的担子有多沉重。

    内阁六部派他来河南,不仅仅是收权的,也是要尽力将铁墨的影响力扫出中原,若是有机会,要进一步限制铁墨的发展。对此,何一清深感责任重大。这些年,铁墨虽然不在朝中,可是影响力却越来越大,如今宣府云府已经成了铁墨的私人地盘,那大同府满桂以及麾下将校也跟铁墨串通一气。流寇肆虐南直隶,铁墨又硬生生在浙江啃下一块肥肉,要是再不加以限制,以后铁墨就无法控制了。

    当然,何一清不会直接对铁墨下手,他没这份胆子,也没这个能力。想想之前代勇森的下场,便知道铁墨这个人有多难对付。对铁墨,内阁众人有过深入的研究,如今铁墨羽翼已成,但不代表无机可乘,看似铁板一块的晋北利益集团,实际上也是藏着许多隐患的。

    张北眼下太平无事,一片风平浪静,也不全是因为张北兵马能打,也不是因为阿琪格在蒙古各部的威望。有些事情别人查不到,但内阁六部想查还是查的出来的。

    铁墨身边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女人,而这个女人牵扯到各方利益,同样也是这个女人,默默地在背后做了许多事情,替铁墨解决了许多麻烦。

    大约戌时三刻,一名二十余岁的男子进了屋,此人面容刚毅,脸上不见任何表情,人往那一站便给人一股莫大的压力。

    男子叫何堂,乃是何一清早年间收下的义子。何堂为人忠义,能力不俗,之前在京中替何一清打理着不少事务,这次来河南,事情很多,何一清便把何堂带来了。

    何堂关上门之后,何一清这才问道:“阿堂,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父亲,事情一切顺利,对方是一些残留的草寇,他们也不知道孩儿的身份,就算出了岔子,也查不到我们这里来!”

    “那就好,这事你继续去办吧,总之,不要有什么疏漏,否则后患无穷!”何一清神情严肃的嘱咐着,何堂轻轻点了点头,正打算离开,想起什么,又回过头问道:“义父,二弟想跟孩儿一起去,你看......可以让他跟着么?”

    何堂口中的二弟便是何一清的亲生儿子何明翰,虽说是亲生儿子,可是这个儿子的能耐照着何堂差远了。很多时候,何一清都感叹何堂要是亲生儿子那该多好?

    捧着茶想了想,何一清蹙紧眉头,小声说道:“那就让他跟着吧,不过阿堂,你看好他,让他跟着多学学,可别捅什么篓子,你也知道,兹事体大,不能有半点差池。”

    “嗯,义父放心,孩儿心中有数!”

    目送何堂离开,何一清想要喝口茶,可茶水到嘴边终究没喝下去,他总觉得心跳有点快,似乎要出什么事儿一般。

    扶沟沙水河,在扶沟县相当有名,甚至在整个开封府也是有点名气的,概因为沙水河水流金黄,犹如黄沙蔓延。以前,有不少人来沙水河游玩,不过最近来的人很少了。沙水东北方向不到五里的地方有一处山,名为离山,也就月前,一股贼寇占了离山,周遭百姓没少受袭扰。扶沟县已经上报开封,希望朝廷派兵剿灭离山贼寇,可由于开封府官员都忙着站队或者处理其他事物,没人理会这点小事,以至于到现在为止,离山贼寇依旧安然无恙。

    周遭百姓知道沙水河的情况,可是外地来的可就不知道了,此时正值傍晚,一辆马车正沿着官道缓缓行驶。

    行至沙水河大堤,马车停了下来,旁边一名护卫样子的男子打马向前,轻声说道:“夫人,此时傍晚,沙水河风景最美的时候,你要不要歇歇,顺便看看景。”

    “嗯,那就歇歇吧,大家也都累了,停下来吃点东西,等到了扶沟,再请兄弟们吃些好的。”

    “多谢夫人!”

    男子退下后,没多久马车上走下一名千娇百媚的女子,她迎着夕阳,看那天边余火与沙水河连为一体,金色与红色,交织成一片渲染多姿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