踌躇片刻,一封信终于落成。信中张嫣改了一点,并没有提铁墨主动讨好处的事儿,将土城三地的事情说成了自己的建议。
......
房间里,铁墨有些心绪不宁的喝着茶水,他之所以逃命似的离开,就是怕张嫣突然变卦。
海兰珠歪在榻上,十分慵懒的问道:“她答应了?”
“是啊,答应了,非常爽快。”
海兰珠忍不住坐起身,“她是个白痴么?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竟然答应的这么痛快。”
铁墨无奈的点了点头,“她不是白痴,就是太急着想要钱了。不过也难为她了,一直在宫里待着,也没怎么接触过政务,哪里看得懂这里边的猫腻?”
“看样子,你还挺心疼她的,是不是看上这个女人了?”
“咳咳,这话可别乱说,要是让别人听去,我这颗脑袋就要搬家了。”
铁墨瞪着眼,指了指海兰珠。连皇后都敢调侃,真以为这是你们家呢?
......
行走在张北街头,张嫣感受到一丝不一样的东西。这里虽然处在张家口北边,到处都是蒙古人,可这里的氛围却比宣府和张家口都要好。
街上来往行人络绎不绝,商铺林立,一片繁华景象。
那些行色匆匆的百姓,面色红润,多数带着笑容。
小小的张北,竟充斥着国泰民安的景象,如果大明各地都和张北一样,那该多好啊。
这一次来山西,看到了太多的残墙断壁,家破人亡,哪怕在张家口,依旧能感受到那种萧索之意。只有张北,有的是勃勃生机和希望。
张北,到底发生了什么,会有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
怀着这个疑问,张嫣找到了知县陈子龙。
在陈子龙这里,张嫣得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答案。张北有如此盛景,居然都是铁墨的功劳。
一年前,张北还一片荒凉,城中百姓饥肠辘辘,士绅富商几乎绝迹。一年的时间,张北大开荒,晋商入张北,一点点复苏,才有了张北如今的景象。
实在是难以想象,铁墨一介粗鄙武夫,竟然将张北打理的如此好。
他真的只是一个军户?
当夜,酉时刚过,常闵月便带着乔流允等人前来拜见,同时还带来了一百二十万两白银。
白天才刚跟铁墨谈完话,晚上晋商就送来了一百二十万两白银。
张嫣发现自己越来越看不透这个铁墨了。
看来以后晋北之事,还得多仰仗此人。此人一句话,晋商就送来了银子,同样,也可以一句话,让这些银子变没。
从未想过,一个小小的张北守备,居然有如此能量。
这样的人,对朝廷是好事,同样也是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