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 想谈谈(2/2)
作者:空痕鬼彻

    “是啊。”罗曼点点头,意味深长的眯起了眼睛:

    “早知道会是现在这样,应该在雷鸣堡时就干掉他才对。”

    阿列克谢·杜卡斯基:“……”

    …………………………

    零星枪响和喊杀声在农庄阵地的上空回荡,在第二步兵团与数千扬帆城民兵转进突围之后,圣战军总算控制了整个阵地,开始着手肃清残余的反抗力量,抵御来自东线射击军的疯狂进攻。

    至于路易·贝尔纳所组织的反冲锋…除了刚开始制造了些许麻烦之外,很快就在线列射击和散兵阵的火力围攻下灰飞烟灭,就连路易自己也被迫率领残余的部队,向着邦联军阵地的方向撤退。

    踏着仍旧燃烧着的阵地,好不容易打出了大捷的圣战军果断选择了继续推进,试图一口气直捣黄龙,彻底荡平仍在负隅顽抗的敌人。

    虽然出现了指挥部被袭击,右翼阵地被敌军彻底突破这种“小插曲”,但完全没有对圣战军的士气造成太大的影响;除了刚刚取得的胜利,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战场形式的判断。

    无论扬帆城民兵还是射击军,都属于肉眼可见的“低素质耗材”,只配填战壕的存在;整场战斗到目前为止,圣战军始终没能和敌人的“正规军”正面交锋。

    这给他们——甚至是路德维希——造成的直观印象,就是目前和自己交战的全都是敌人撑场面的炮灰,真正核心的少量主力始终龟缩在阵地上,不敢主动迎战。

    就连安森挑选的战场,也在“无意”间塑造了这种判断:邦联军的阵地位于高地,还刻意选择了在坡地后方的反斜面布阵,这就导致位于下方的路德维希除非一路攻上去,否则根本无从判断敌人真正的兵力部署。

    在他们能看到的战场上,敌人的西线已经被完全击溃,冒然出击的东线也已经被己方少量部队缠住,接下来只要冲上阵地,击溃最后的少量精锐,战斗就算是结束了。

    不仅仅是绝大部分圣战军的军官,就连路德维希也是这么认为的。

    任凭安森·巴赫真有击败自己的方法,但无法对麾下军队行之有效的掌控,再出色的计划也不过是空中楼阁而已;事实证明相较于领军者,一个参谋和拥有一定自主权的副职,才是真正适合他能力的平台。

    统帅大军,可不仅仅是“有计划”就足够了!

    带着这份无与伦比的自信,路德维希在士兵们山呼海啸的欢呼中高举战刀,遥指十三星环旗飘扬的方向:

    “克洛维人,前进!”

    “秩序之环庇佑——!!!!”

    嘹亮的战吼响彻云霄,激昂的军号震耳欲聋;近万人的圣战军主力以纵队绕过中央战场,从西线直插邦联军的后方,一道巨大而优美,恰如弯刀的弧线出现在了大地之上。

    而在快速推进的同时,邦联军阵地上的炮击也开始愈发的猛烈,呛人的硝烟在战场上不断弥漫;除了死伤,同时对圣战军的视野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这也大大增加了圣战军上下对自己判断的信心——反击如此强烈,不就恰好证明敌人已经是强弩之末,在做最后的顽抗了吗?!

    他们当然不知道,这是卡尔·贝恩眼看着敌人就快杀上来,抓紧时间清库存,把撤退时带不走的炮弹统统打了个干净。

    于是迎着隆隆炮声,斗志昂扬的圣战军宛若秋风扫落叶般冲上了阵地——为了避免此前部队在敌人进攻面前一个接一个“溃败”的惨痛教训,路德维希这次将骑兵放在了队伍末尾,由步兵组成的线列方阵打前锋。

    所以在发现情况好像不太对劲的时候,一切都晚了。

    ………………………

    曜日轮转,夕阳如血。

    远处的战场上,一场激动人心的厮杀刚刚落下了帷幕。

    如果说面对风暴军团和射击军的联合绞杀,三千多圣战军还能靠着阵地上的防御工事负隅顽抗的话,那么突然从背后杀出的扬帆城民兵,就是为他们敲响的最后丧钟。

    仅仅不到一刻钟的光景,整个圣战军阵地彻底失守,数以百计的秩序之环旗帜被十三星环旗取而代之;倒是不少克洛维王旗因为某些缘由,被特地保留了下来。

    除此之外,来不及逃跑的炮兵阵地和辎重物资,也被邦联军全部缴获,变成了安森·巴赫的战利品。

    但这一切,与圣战军还有他们的军团长路德维希·弗朗茨,已经没什么关系了。

    空荡荡的阵地,望着身后连半个人影都没有的“邦联军阵地”,再看看远处已经控制了自己阵地的邦联大军,路德维希什么都明白了。

    安森·巴赫…他从一开始就没想过和自己正面交锋,而是要将自己困死在这片看似对他十分不利的“绝境”当中;现在自己和扬帆城港口的舰队,荒草林的守军被彻底切断了联系,辎重也被全部缴获。

    而原本看似已经走投无路的邦联军队只要坚守防线,什么都不用做,就能赢得胜利。

    仰天长叹一声,路德维希望向身后:

    “传令兵!”

    “在!”

    “让骑兵部队派人,举着白旗去一趟对面…邦联军的阵地。”忍不住苦笑的路德维希,嘴角露出一抹自嘲的弧度:

    “就说…我想和他们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