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美好的日子即将过去(1/2)
作者:柯不贰
    国子监,现今大宋的最高学府。

    历史可以追溯到七百多年前,晋武帝司马炎初设国子学,后至隋大业三年改称国子监。

    唐时,监内设祭酒一人,督管全国教育。设丞一人,主簿一人,负责考核和学籍事宜。

    直至赵宋,沿唐制,只招收七品以上官员子弟入学,由直讲教授经业。

    薛奎和李自明这对年纪相仿,连性格都差不多的上下属,在聊完乾祐政事后,话题由薛奎主动挑到了李贤身上。

    “老幺又不安分犯事了?怎么还让这位知京兆府事亲自说道了?”

    李自明初时还有些忧心忡忡,可慢慢猜发现,这位顶头上司非但没有过多批评幼子,反而夸赞的多。

    渐渐地,他悟了。

    知京兆府事竟从华阴蔡先生那里知道幼子顽劣,眼下又不想埋没自己儿子的才华,欲使之往国子监就读,以便以后可以为国效力。

    知子莫若父。

    幼子那不求上进的性情,去了国子监就能好好学习?除了懒,外加有点小聪明,他又有什么才华?

    还不如上次和内人商议的那样,早给他寻门亲事,只求成亲后能安稳不惹事就好了。

    一想到幼子这些年在华阴的所作所为,为人父李自明的头痛症又犯了。

    这要是去了开封,还不把开封给掀翻了?

    李自明正觉为难时,但听薛奎笑道:“李县令可是舍不得爱子远行?

    关于李县令的事迹,本官也听说过,两度中举,到了咸平三年,进士及第。

    俗话说,虎父无犬子。

    本官听闻令长子学术又成,今科怕也会榜上有名。

    只剩下李贤,能力不菲,只是多了些顽皮,可重在年少,国子监严师名师众多,若能加以教导,又是一个进士。

    李县令想一下,要是华阴李家一门三进士,那当为大宋之佳话!”

    薛奎这话说的真心实意,虽说前面猜错了,可后面听在李自明耳中,他开始心动了。

    一门三进士,他华阴李家祖上都没有完成这种壮举,若是能在他手里完成……

    不如试试?

    李自明心中默默做下了决定。

    乾祐有官舍,薛奎和李自明一直聊到三更后,才告别回去休息。

    他一向循规蹈矩,既然表明了身份,自然不能再住在胡家了。

    唯有赵元俨以私人身份继续寄宿之,毕竟官舍的环境远比胡家差多了。

    来到收拾好的官舍,薛奎并没有第一时间休息,而是洗过脚后,坐于床边铺开了书纸。

    初心不改。

    他要写信。

    信的内容,还是和往常一样,向开封举荐本地贤良。

    乾祐县令李自明为官清明,执法有度,知孝悌,善待民,是为能吏!

    可重用之。

    信中最后,薛奎微微还提了下乾祐令的两个儿子,言之两个少年才能不浅,加以磨砺,当为国之栋梁。

    而信件上方的收信人,不是别人,正是当朝执宰,寇准寇相公。

    套出印信,薛奎哈了口气,然后稳稳踏在信页之下。
第十七章 美好的日子即将过去(2/2)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