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 同去,同去!(1/1)
作者:安化军
    第二天一早,王宵猎便离开寿安回洛阳去了。刘子羽提出自己在军校多待几天,了解一下这里的情况。

    白天在军校里转了一天。下午刘子羽找到刘绍先,想要一套军校里的教材。

    刘绍先道:“参议,军校教材是保密的,连学员也不可以带出去,只能在学校里学习。你要看,可以到图书馆里去借一套来。看完还回去就好了。”

    刘子羽道:“校园里人人一本,教材保密有什么用?”

    刘绍先道:“这是制度,必须要遵守。”

    刘子羽没有办法,只好让刘绍先写了一个条子,到图书馆里借了一套出来。

    吃过晚饭,刘子羽回到自己的住处,拿教材出来看。厚厚地一大叠,怕不有二三十本。里面有字有图,印刷得十分精美,远不是市面上的书籍能比的。

    拿起一本,刘子羽看看书名,是《军事地形学》。翻开书,随便看了一下,刘子羽不由大吃一惊。里面把战争用到的各种地形都介绍了一遍,后边是如何进攻、如何防守,还结合了大量战争实例。虽然看起来还有些简陋,重要的地方却都说到了。

    刘子羽自小随着父亲住在军营里,对军事格外熟悉。可看这书,还是觉得有大量自己忽视的地方。

    放下书,刘子羽拿起其余的书看了一遍。从《军阵解说》到《战役学》、《战术学》,到枪兵、刀盾兵、弓弩兵各种兵种,到步兵、骑兵战法,几乎一应俱全。把这些书通读了,差不多就超过了这个世界的所有名将。学习过这些内容的军官出去,做一个基层军官绰绰有余,该知道的知识都已经学过了。

    把书放下,刘子羽坐在桌前发怔。

    其实军校中的这些教材,是王宵猎集中大量禁军的宿将、老兵,加上一些理论人才,用几年时间攒出来的。再经过大量的演练,验证书中的观点,一点一点汇集成教材。真正说起来,这些教材都很简陋,只是理出来了一个大致的框架。以后经过实战、演练、理论进步,再一点一点改进。

    最重要的,不是这些教材多么地进步,不是军校教出来的将领多么厉害,而是标准化。

    新兵营不只是训练新兵的,最重要的是标准化地训练新兵。军校也不是简单的教军官的,最重要的是标准化的教出来军官。这样的新兵配上这样的军官,才能完成质变,成为新的军队。

    中国最大的优势是什么?最大的优势就是中国是一个大国,不但是地大物博,还有近乎无穷的人力。只要能标准化地训练出军队,战争中不断补充兵员,小国来进攻就是鸡蛋碰石头。

    王宵猎并不认为自己练出来的是精兵。精兵要在实战中,实打实地打出来,不是练出来的。所以使用兵力一直很谨慎,避免惹怒金国,避免过早地发生大规模战争。哪里想到洛阳一战,与金军硬碰硬,金军并不能打,思想也就随之改变了。自己十万兵力就让金军手忙脚乱,如果有二十万、甚至三十万兵力,会发生什么?

    刘子羽老于军旅,随手翻了一下军校的教材,就知道自己看到了什么。

    凭军校教育,是教不出来名将的,这一点不用怀疑。但是军校可以教出来大量合格的军官,这些军官在实战中肯定有人会成长起来,成为名将。最要紧的,可以批量教出来大量军官。

    合格的军官再配上合格的兵,意味着可以快速扩充军队。

    哪个将领不想扩军?每个人都想疯了。他们只是没有办法而已。王宵猎找到了办法,就无人能比。想扩军,不是你建一个新兵营,建一个军校就可以。建的新兵营和军校,必须要达到要求才行。王宵猎已经做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不言而喻。

    站起身,推开窗,刘子羽看着天边升起来的一轮月亮。

    战争打了几年,宋军出现不少名将。但讲实话,没有人找到对付金军的办法。大部分将领,能够挡住金军的进攻就觉得了不起。至于恢复中原,现在哪个将领敢这么想?

    战据洛阳的王宵猎,与别人不一样,接下来会怎么做呢?

    敷水镇,正处东西驿道上,曾经十分繁华。如今市面十分萧条,路上几乎没有行人。

    罗二郎背着包袱,与几个同伴行过街道。看着街边关门的店铺,叹了一口气。道:“邢阿爹离开两年多了,也不知道到了哪里。等到天下太平,也不知道能不能回来。”

    施祥听了,不由笑道:“你是惦记他们家里的小娘子吧?那小娘子着实水灵!二郎,此次我们去当兵,军中立些功劳回来。只要邢阿爹一家回来,那小娘子必然嫁给你!”

    罗二郎红了脸,支支吾吾几句。

    出了镇子,路边是一块瓜地。此时正是甜瓜成熟的季节,到处飘着瓜香。

    施祥一抬头,就见一个身影伏在瓜地里。扯起嗓子道:“你个猢狲,又在这里偷瓜呢!被刘阿爹抓到,看他不打断了你的腿!甜瓜还没有熟,被你偷光了!”

    那身影从瓜地里站起来,对施祥喊道:“偏你舌头长!嚷嚷什么!我口渴了,来摘个瓜吃,有什么大不了!”

    一边说着,一边蹦蹦跳跳从瓜地里跑出来。到了路上,见几个人都被着包袱。奇怪地问道:“你们背着包裕,是要出远门吗?几个人一起,做什么事?”

    施祥道:“前几日跟你说起,我们要到潼关投军去!听人说,潼关那里有招兵的地方,好多人去呢!”

    罗二郎道:“六郞,你在镇里没亲人了,不如跟我们一起去吧。战阵上杀敌,搏个封妻荫子!”

    胡六郎看看几个人。道:“你们有钱吗?没有钱,路上吃什么啊!”

    施祥道:“你不知道,前些日子王太尉大军在陕州斩了好几万金军,人人传颂他的功劳。现在到潼关的路上,只要你说是去参军的,都让你白吃白喝!”

    胡六郎道:“有这种好事?我不信!”

    罗二郎道:“人人都这么说,怎么会有假?你没有家了,跟我们一起去吧。”

    胡六郎想了想,道:“说的也是。若是参了军,总是缺不了吃的,还可以上阵杀金贼!——你们等一等,我刚才摘了两个甜瓜,分外甜美多汁,藏在了瓜田里。我去取了来,随你们一起去!”

    看着胡六郎蹦蹦跳跳进了瓜田,几个人一起大笑。

    前两年金兵来的时候,胡六郎一家被杀得精光,只剩下一个人。这两年就在敷水镇里流浪,东家喂一口,西家喂一口,长到十七岁。镇里没有什么营生,他整日里东游西逛,免了不有时偷鸡摸狗。不过小恶虽有,胡六郎从来不做什么大恶。镇里人可怜他,由着他这么胡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