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聊城(2/2)
作者:老鼠的麻烦
    绕过山角,远远地能够看到一个城市的轮廓,薛霖兴奋地说:“终于到聊城了。”

    老张嘿嘿一笑:“嘿嘿,望山跑死马啊,以咱们现在的脚程至少还要半天,天黑前能够进城就不错了。”

    “张叔,那你再给我讲讲聊城的故事吧。”薛霖凑上来说道。

    “一路上你都听了多少回了。”老张嘴上虽然这样说,但有人愿意听他讲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他还是很乐意的。

    三人边聊边走,也就不觉得无趣了。

    路上行人渐渐多了起来。有往聊城来的,也有从聊城出来去其他地方的。或独行,或结伴。

    乌尔城东西贯通,西边通向塞外,东边通向中原,北边有座山,南边有座山,聊城就在北山的北边。

    聊城以北还有座山,两座山环抱起来像一个口袋将聊城装在里边。袋口朝东面向中原,有一条官道笔直伸出,延绵到看不见的远方。这也是聊城唯一的入口。

    三面环山的地形帮助聊城抵御了来自塞外的狂风大雪,山顶冰川融化的雪水反而滋润了聊城附近广袤的平原。

    明媚的阳光把这里照耀的像是温暖的江南。这是乌尔城羡慕不来的。

    虽然自然环境更优待聊城一些,但那些从东边而来的商人大多不会经过这里,因为再翻山去乌尔城对许多商人来说就危险的多。

    聊城虽然没有乌尔城那么重要,那么繁华,却也一点都不寒酸。

    乌尔城里有的这里都有,乌尔城的商号和店铺大多在这里都有分号,这里就像是一个缩小版的乌尔城。

    乌尔城的繁华得利于它重要的位置,而聊城的繁华得利于它温暖的环境。那些驻守乌尔城以及更西一点的官员,在离职后除一部分返回中原老家外,大多都会选择聊城居住。

    富户商贾在这里也都有落脚的地方,甚至吸引了很多西域胡人来这里定居。

    繁华的地方都有银号,像聊城这样居住的都是些非富即贵,本应更多,但实际上聊城的银号却少的可怜。

    十几年前聊城还是有很多银号的,最大的一家叫“孙家钱庄”。

    孙家钱庄的庄主孙伯明本是乌尔城的大户,有好几家酒楼。后来不知因何原因转让了酒楼,来聊城开起了钱庄。

    从乌尔城搬来的人大半都认识孙伯明,信得过他,所以孙家钱庄就越做越大了。

    不曾想孙家钱庄一夜之间烧成灰烬,孙府上下死伤殆尽。

    官府也没查出个所以然来,让那些在这存钱的人欲哭无泪。

    后来这些人就不在钱庄存钱了,都放在自己家里。但这其中许多人又与乌尔城有很多亲戚、生意往来,总不能天天守在家里不出门。

    如何才能确保安全一些呢?大家一商议,既然官府没办法,我们就自己来吧。

    于是几个德高望重的长者就号召大家出钱出力,修缮城池、维护治安。其中自然有几个从军队里出来的,就又暗自组建了一个“清风堂”的组织,招募本地青壮男子,互保安全。

    十几年来时修时停,好在总有人坚持,竟把聊城修成现在这般固若金汤。

    聊城人很是自豪,认为自己是西北最安全地带。

    “清风堂”虽然几易其主,但也发展壮大,现在已是聊城最大帮派,神捕白锦曾经就是“清风堂”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