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国泰航空VS港岛航空】(2合1章节)(求月票!)(2/2)
作者:我是阿斗不扶
    吴光耀点点头,继续说道:“既然港岛航空拥有了自己的机修公司,那么我们就要把这个机修公司经营好,不仅要为港岛航空提供服务,还要为其它航空公司服务。所以,晚点我们再讨论一下细节。”

    “接下来,我们港岛航空公司再成立两家子公司。一家就是港岛航空餐饮有限公司,主要为在启德机场的飞机航班提供航空餐;另外一个子公司是港岛航空服务有限公司,主要负责代理在启德机场的航班的票务等业务.......”吴光耀滔滔不绝的说道。

    此时启德机场还没有正式的航空餐饮公司,正好可以抢占先机;

    而机票业务,太古洋行早在二战后就开始代理销售好几家国外航空公司的票务;

    当然,港岛航空介入的时间也不算晚,起码还能竞争一下。

    会议室的管理层听了,越发的崇拜吴光耀了!

    这简直就是最好的领头羊,只掌握大局,充分信任大家。

    而且吴光耀就算发现那里做的不够好,也只会把管理层叫到办公室,先是提出整改,以观后效;如果再犯,就可能麻烦了,会影响奖金和升职等渠道;第三次再犯,可能就有被调岗和辞退的风险。

    “凯瑟克先生,你有什么要说的嘛?”吴光耀讲的差不多了,礼貌的邀请凯瑟克讲两句。

    凯瑟克心里有点苦笑,心想你都说的这么好了,我要是再说点差的,岂不是让这些管理小看了自己!

    “港岛航空走上了正规,大家一定不能骄傲,要知道国外的航空公司不是小虾小蟹...........”凯瑟克说了一些总结的话,总的来说,挑不出毛病,但是也没有太大的亮点。

    吴光耀自然不会在这方面勾心斗角,浪费时间!

    “凯瑟克先生说的有理,服务一定要牢记心中,得罪客户一次,别人可能永远都不会选择你了!”

    .............

    太古洋行的大班施约克一直想不明白,以吴光耀的旗下公司的盈利能力,怎么会看上一个港岛航空;

    要知道,这个时代的航空公司并不是香饽饽,和海运比起来简直就是一个在天一个地,两个行业的位置完全调过来的。

    就以港岛航空一年纯盈利160万港币为例,如果算上购买飞机的成本,要足足6年才回本;这种回报率,很多洋行都看不上的。

    施约克不知道的是,吴光耀是穿越人士,能清楚的知道七八十年代,航空也就会大爆发。

    现在不抢位置,难道要学后世的包宇刚做无用功?

    当听到港岛航空收购了怡和飞机机修公司后,施约克终于急了!

    本来,国泰航空和港岛航空的航线一南一北,竞争不大;但是一旦港岛航空拿下怡和手中的机修供公司,以华商吴光耀的性格,一定会把这个机修公司经营好的,这样一来太古洋行就垄断不了港岛的机修业务。

    港澳的机修业务无疑是个大蛋糕,太古洋行自然想独吞!

    “谢特!”施约克忍不住骂道。

    如果说港岛航空接过怡和飞机机修公司算是给太古洋行一棒,那么接下了港岛航空的子公司航空餐饮公司和机场服务公司的成立,那就是给太古当头棒喝。

    不仅又给了一棒,还顺带骂了一句!

    一直以来,吴光耀会做生意的事,施约克略有耳闻,不过这次是真的见识到了!

    航空餐饮公司,向启德机场的所有航班提供餐饮,这绝对是一个好主意,可是为什么不是国泰航空先实行呢!

    “不对,我们国泰航空也可以成立一个航空餐饮公司!”施约克很快就决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就这样,两家航空公司杠上了!

    港岛航空成立了航空餐饮公司之后,并没有急着去推销,而是在自家航空公司上率先提供了免费的餐食。

    港岛航空的餐食分为两种,中餐和西餐,还会限量提供一杯红酒,一时间好评如潮!

    本地航空公司本来在航线上就有优势,现在港岛航空突然又搞这一出,立马吸引了更多的客户选择。

    哪怕是美利坚的泛美航空,在一个航线上也竞争不过港岛航空了。

    当然,港岛航空因为提供了免费的餐食和红酒,相应的利润也会减少!

    吴光耀告诫高管们:“现在是创业阶段,我们可以少盈利,先把顾客拉拢再说;说不定还能击垮欧美外地航空公司的这个航线,让他们以为亏本而取消这个航线。到时候,我们再谋求高利润,就很轻松了!”

    众人闻言,忍不住感叹,老板真高!

    ......

    1955年11月,长江实业在油麻地的土地开始开发,取名‘紫金城二期’。

    这样一来,长江实业目前的在建项目就有点多了,两个大型住宅项目,一个超大型商业体。

    这样就还剩五块地皮未开发,分别是旺角、深水涉、中区三处;其中中区三块地皮较小,但是地段好。

    这些土地必须在1958年之前要全部开发,并把房子全部卖出去,以回笼资金。

    因为1958年的时候,港岛地产将达到供大于求,然后房价地价将暴跌。

    当然,这种暴跌对吴光耀这种穿越者来说,就是一个机会!

    哪怕是有眼光的人,也会逢低购地,比如后世的李超人、郑裕桐这些人,就是抓住了每一次地产暴跌的际遇。

    吴光耀预估,1955年到1957年,长江实业将一共开发7个住宅楼盘,毛利可以达到1个亿以上(地皮省下了起码2000万,不然没有这么高的利润。);

    因为商业体‘长江中心’只租不售,所以需要长江实业自筹建设资金7000万港币左右。

    这样算下来,到1958年的时候,长江实业账上大概躺着3000多万的现金。

    这3000多万现金就可以再次用于购买廉价的土地,为下一个房地产周期做准备!

    吴光耀把1949年到1957年这8年时间,算作长江实业的第一个房地产周期;

    第一个周期,长江实业投资了大概500万港币,收获了3000万港币的现金和一座价值2.5个亿的商业体,回报率为56倍。

    暴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