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司令官、军长开始向各部折返。
时任第22集团军第47军军长的李家于在从临汾出发之前,就给麾下两部发出战斗动员令。
一部是104师,另一部不是别人,正是四行团!
“战区军令已下,各部做好准备,不日即将出兵!”李军长给104师和四行团的电报内容一模一样。
虽然唐刀还没得到具体会议通报,但这封电报已经表明,此次为帮助正在如火如荼中的江夏会战而实施的战术型反攻,四行团是决计逃不开的。
收到即将出兵信息的四行团各部训练的更加疯狂,所有人都知道,留给他们继续熟悉装备、练习枪法、炮术的时间不多了。
而四行团团部、参谋部、军需处、辎重连、工兵连、医护连、通信连各部也忙都忙得脚不沾地。
参谋部制定各种作战计划,军需处、辎重连则需要备用各种作战物资,工兵连、医护连、通信连这种特种连则更是加班加点备用他们三个连战时所需物资。
比如白胜,他几乎天天守在兵工厂,其目的就是希望兵工厂的机床和炼钢炉能帮他的工兵连加工厚10毫米和20毫米两种规格的钢板,那玩意儿是构筑重火力工事的必需品。
根据唐团座对重机枪、机关炮这种大家伙火力点防护工事的要求,如果能造地堡,那顶部需得有10毫米钢板和原木以及半米以上土层进行防护,正面则需要以20毫米钢板配合三层沙袋。
这种防护强度是能抵御70毫米步兵炮800米外正面轰击以及75毫米山炮的炮击。
若没时间或者没条件造地堡,那机关炮和重机枪工事也必须由20毫米钢板和沙袋达到1.2米的高度,既可以正面硬扛下步兵炮轰击,也能有效减少山炮轰击给重火力点带来的伤害,除非是被山炮精准轰中。
现在白胜的工兵连早已膨胀至410人,下辖的5个工兵排各有80人,几乎相当于原来的半个工兵连人数了。
正好,4个步兵营每个分一个工兵排,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还剩下一个工兵排就跟着团部,随时支援各部。
原木、沙袋这些随时可以就地取材,但钢板这类的特殊材料可就必须得工兵们先准备好并自行携带了。
除了这些构筑坚固工事所需的特殊材料外,工兵连携带最多的一种武器恐怕就是地雷了。
大量的反步兵雷,这玩意儿原理很简单,但制造却是不易,尤其是不能被日本人金属探测器轻易探测出来。
至今,小何老师领衔的科研团队也没能把唐团座要求的那种微型反步兵雷进行大量量产。
那是唐刀防未来72式反步兵跳雷的设计,直径79毫米,高度35毫米,战斗全重仅为125克的跳雷采用整体式引信,塑料雷壳大大降低了探雷器的探测率,包裹杀伤钢柱的设计则使其杀伤破片达到了惊人的650枚,地雷引爆后将在14米的杀伤半径内完全没死角。
这种地雷更恐怖的一点是,其内含的炸药量不多,使得破片杀伤动能不那么大,许多士兵误踩地雷后大多数也是只伤不死。
而这才是这种反步兵跳雷的真正目的,战场上,死去的士兵你可以不管,但活着的呢?就算以残忍见长的日军也不会不管不顾,而一名伤员往往需要2到4名士兵协助才能撤出战场,这就大大限制了敌人兵力投入,一旦伤兵多了,这支部队的战斗力将急剧下滑。
可惜,这种反步兵跳雷所需要的塑料外壳对这个时代来说实在太难了,只能换成铁皮壳,限于工艺,包裹的钢珠也没那么多,试验中破片率最高也只有400多,由于炸药威力不足,杀伤半径也减小为8米,但那依然很难得了。
自晋东南战役结束后唐团座离开后被研发出来并定型为民二七式反步兵雷,受到四行团团部几位主官的喜爱,并要求兵工厂加班赶制这种地雷。
可惜兵工厂要赶工的装备太多了,这种地雷到现在也只生产了区区1500枚,其中600枚更是早已被侦察连给预定了。
侦察连可是四行团战时最重要的耳目,所有装备都是先紧着他们,比如刚生产出来的黑星手枪,连唐刀和雷雄等主官们都还没装备,侦察连就已经人手一把,他们说要这么多,其他营级主官们也只能干瞪眼。
不过白胜的理由很充足,布设地雷的活儿向来都是工兵连的,所以,这种新型地雷剩余的900枚倒是有600枚归了他们,还另外又加了唐刀从楼德华克虏伯公司仓库里搜出来的1000枚smi-35地雷。
这种地雷目前声名不显,但在未来二战中可是声名赫赫,绰号弹跳贝蒂。
战斗时,这种在1935年装备日耳曼帝国陆军的反步兵地雷将会弹射到齐腰高再爆炸,并将钢柱以致命速度向水平方向射出.....
真的,当唐刀在那间军火仓库里发现这玩意儿的时候,脑海里闪现的全是脸上看着一片严肃的日耳曼人蓝眼睛里闪烁的猥琐,这个上来就玩儿掏裆战术的设计,完全不是反步兵,而是真的很反人类啊!
这种地雷布设的多了,日本人的生育率是不是会比未来还要低几个百分点?
7千克的压力阀值以及自带绊网的设计足以保证地雷不会被野生动物或是自然撞击给引爆,20米至100米内的可怕杀伤距离简直就是为杀伤步兵而生的。
弹跳贝蒂经常造成的五条腿残疾给以米国牛仔们为首的盟军士兵造成的心理阴影,直至战后许多年。
因为,弹跳贝蒂的成功引来不知多少的模彷者,其中也包括中国军工。
阴损几乎成了未来反步兵雷所必须具备的一项特质!
反正,唐团座一边当着楼德华的面吐槽日耳曼帝国军工专家们的阴损,一边大喊着,这些地雷老子包圆了。
可惜,就这1000枚!
但这,基本已经能让小2000日本步兵成功的走向太监之路。
在这个还没有抗生素的时代,西医所奉行的准则就是哪儿烂了就切哪儿,全身上下除了脑袋,无物不可切。
说起抗生素,日本人没有,但四行团现在可有了。
四行团另一个极其重要的科研团队,在唐刀已经足够清晰的理论指导下,成功的提取了青霉素并试验成功,也进行了小规模量产。
4个月时间,总共生产出了超过够8000人使用的青霉素。
这也成为澹台明月领衔的卫生连最大的底气,那意味着卫生连再也不用和细菌感染做徒劳的抗争了,也不用无助而悲伤的看着伤员因为细菌感染在病床上牺牲。
卫生连有过统计,超过百分之四十重伤员的死因都是因为细菌感染,对于连番大战的四行团来说,那就是数以百计的官兵,他们原本是还有机会重返战场的,可细菌中断了他们年轻的梦想。
而且这次唐刀从津城归来,可不光带回了各种军火装备,还有大量的诸如麻醉、凝血等药物,各种医疗用品更是装满了五架马车,别说够四行团一团用了,再搭上一个步兵师估计也够用。
甚至,唐刀还带回来五个金发碧眼的医生以及二十几个中国籍女护士,那都是唐刀委托劳拉在平北城那座由洛克菲勒财团控制的最大西医医院高薪招募的。
原本唐刀开出的条件是每名医生年薪5000美刀,护士1000美刀,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当听说自己是要为中国军队服务,中国籍护士主动要求将薪水降低至100美刀不说,五名来自米国的医生竟然也要求大幅降薪。
用他们的话说,他们愿意为抗击侵略者的中国人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后来回来的路上,唐刀和他们仔细交流才知道,这些西方医生原本来中国是为了丰厚的薪水,但抵达中国后,尤其是在七七事变之后,亲眼目睹了日军在城市里制造的惨桉,对日本人的印象差到极点。
第1092章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2/2)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