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宰相肚里行舟船?(2/2)
作者:蜗牛非牛
    “行兵作战之事,他可懂得?”崇祯又是一脸狐疑。

    杨嗣昌恭谨的跪在地上,继续奏道:“杨廷麟平日颇留心经世之学,对古今兵略亦甚熟悉,非一般儒臣可比,目前军情紧急,需才孔殷。

    如能使他前去军前,帮卢象升运筹帷幄,佐理军事,较之他供职翰林院,更可发挥长才,为国效力。”

    崇祯皇帝见杨嗣昌态度十分的诚恳,竟是毫无报复之心,不由在心里对他大为称赞,面上微笑着说道:“卿能捐除私怨,为朝廷举才唯贤,有古大臣之风,实堪嘉慰。朕知道杨廷麟是一个敢说话的骨鲠之臣,只是有些偏激而已。”

    杨嗣昌见事已成,忙更加恭谨的说道:“陛下圣明,深知廷麟,故不加以肆口攻讦之罪。其实廷麟只是误听了流言蜚语,不明实情,其用心倒是极好的。”

    崇祯点点头,面色和蔼的说道:“好吧,就依爱卿所奏,改授他职方司主事,着他迅赴卢象升军前赞画。”

    “遵旨!”杨嗣昌领旨后,跪谢皇恩。

    …………

    从文华殿退了出来,穿过一条夹道,杨嗣昌回到了内阁职房。

    他没有回自己的公房,而是先走进内阁首辅刘宇亮的房间内,把刚刚面见皇上的经过,对刘宇亮详细说了。

    刘宇亮闻听后,十分的高兴,连连向杨嗣昌拱手称谢。

    尤其是,当杨嗣昌把在皇上跟前举荐杨廷麟一事说出之后,刘宇亮和其他几位走来打听消息的辅臣,都是齐声称赞着杨嗣昌有古大臣之风。

    次辅薛国观是一个很有心计的人,他虽早已看穿杨嗣昌举荐杨廷麟的真正目的,就是要把这个敢说话的翰林官赶出朝廷,送到兵凶战危的地方。

    但是他却笑着对杨嗣昌拱手说道:“文弱兄,难得,难得!俗话说,‘宰相肚里行舟船’,此之谓也。”

    杨嗣昌则是一脸谦恭的回答道:“学生同伯祥原就有通家之谊,心中实无芥蒂可言,且对他的学问、风骨,一向也是钦佩的。

    三十几岁的人嚒,难免不有些火气,学生非但不会放在心里,以后还要大大的借重他哩。”

    “难得!难得!”公房中的同僚们齐声赞扬着。

    杨嗣昌辞别诸人,回到了自己的公房内,在长班的服侍下换去朝服,坐在太师椅里,接过来一杯香茗,轻轻的抿了一口,嘴角露出来一丝不常见的邪笑,在心里默默说道:

    “杨胡子,去到卢总督军中赞画吧,莫在朝廷上乱放空炮,到军中叫你领教领教,同满鞑子打仗不是容易的!”

    …………

    杨嗣昌辞退之后,崇祯皇帝仍然在文华殿中,等候着王承恩替他拟旨。

    不大一会儿,王承恩就把拟好的上谕稿子捧了上来。

    这件稿子中包含着两件事:

    一是派首辅刘宇亮督察诸军,一是改授杨廷麟为兵部职方司主事,赴卢象升军前赞画。

    崇祯皇帝疲倦地靠在御座上,仔细的把稿子看了看,就对王承恩说道:“马上发出去,不要耽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