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音符的慢慢行进,经历了一遍心绪从低到高、又缓缓降低的过程,观众们松懈下来。
然而,还没等他们生出审美疲劳的感觉,另一道新的、与钢琴声完全不同的乐器倏然出现。
不少刚才静静闭目欣赏的人,又重新满是惊喜地睁开了眼睛,盯着台上。
琴声同样的婉转,但却多了一份悠扬。
这道声音无疑在宣告着,有什么变化产生了。
伴随着小提琴声,一侧帷幕拉开,露出了维恩的声音。
他听到了台下有人不小心发出了惊呼,但他完全忽略了外界的影响。
他只是沉入曲谱中,既诉说着劳伦斯的感受,同时也借他的曲调诉说着自己。
每个人都期盼过获得关爱,只是或多或少的区别。
关于这件事有一个悖论:越是缺少爱的人,就越会对这种东西产生渴望;但偏偏越是渴望,就越不容易得到满足。
即便是自己,好像也不能幸免……
一曲终了,沉寂了许久,台下才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维恩躬身一礼,离开了表演台。
这一回只能算得上半场,接下来他还要出场一次,表演另一首自己写好的曲子。
而劳伦斯,则会借助自己替换他那一曲的时间换好另一套衣服,然后以另一种风格回到场上。
这样的安排,也有利于提升观众们欣赏音乐的趣味感、还有期待感。
一曲又一曲,劳伦斯展现了各种自己喜爱的风格。
也许比起当代大钢琴家们的演奏,劳伦斯还稍显稚嫩,但他弹得很开心。
所有的情感流向,就这样顺着琴弦倾泻了出来。
每一个小段落,或抑或扬诉说的全都是他的心里话。
等维恩再度上场的时候,很明显就发现了大家还沉浸在上一曲劳伦斯带来的感动当中。
望着台下或熟悉或陌生的身影,他会心一笑,坐了下来。
他特意制作了一首个人认为比较贴近这场音乐会风格的曲子。
只不过,维恩想要讲述的并非亲情,而是少女的爱情。
那如幻如雾、捉摸不透的感觉,这段时间里让自己很有感触。
它——或许既是一种陪伴,也是一种斗争。
这首曲子的成品水准,维恩大体上是比较满意的。
他没有采用那些可以进行降维打击的地球名曲,因为即便不考虑其他因素,他也不愿意在这劳伦斯花费了极大心力才成功举办的音乐会上,抢走他所有的风头。
不仅是劳伦斯想要借此机会表达自我感受,维恩也想。
虽然……
他并不知道台下那两位,愿不愿意听。
而这首曲子的名字——
叫做《少女的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