闂備胶鍘ч崯鍧楀嫉椤掆偓閳诲秴鈻庨幘鏉戞疄闂佽法鍣﹂幏锟�:闂備礁鎲¢幐鍝ョ矓闂堟稈鏋嶆繛鍡樻尰閸ゅ矂鏌ㄩ悤鍌涘:闂佽瀛╃粙鎺楀Φ閻愮數绀婇柨鐕傛嫹:[闁诲骸鐏氬姗€鎮ч崱娑欏剭闁跨噦鎷�闂佸搫顦悧鍡涘疮椤愶附鍎嶉柨鐕傛嫹濠电偞鍨堕幖鈺呭储妤e啯鍋ら柨鐕傛嫹闂佸搫顦悧鍡涘疮椤愶箑桅闁跨噦鎷�闁诲骸鐏氬姗€鎮ч崱娑樜﹂柨鐕傛嫹]
第四章 津局乱相(1/2)
作者:那年那兔
    难道堂堂国内第二的兵工厂,就连检测炮弹尺寸的能力都没有吗那可是直径至少十几公分的大口径炮弹啊又不是尺寸小得多、而且对子弹公差要求极为严格的机枪,非得等到装填的时候才能发现

    一百多年后,这个问题随着冯小宁执导的电视连续剧北洋水师而众所周知,当年一直让李晖不得其解,最后只能认为是天津机器局里有人故意捣鬼跟北洋水师过不去,但穿越后来到津局才知道自己完全是想多了,这儿自李鸿章出任直隶总督后就一直被其牢牢控制,现在的总办潘骏德也是老李的亲信,怎么可能会刁难李鸿章这些年费尽心血、好不容易才组建起来的宝贝海军

    原来,这一切都是清末对于军工企业的考评制度存在着致命缺陷,下的任务都只提数量,对质量却无必须达标的死要求。这不但导致这些企业的管理者们普遍忽视质量管理,直接影响了产品质量,而且还导致这些企业上下都抱着产品出厂就算完成任务的消极心态。

    在这样的心态下,比较耗费人工的质检工作自然就被忽略了,反正次品废品多了也不影响考评,就算送回来返工,也不过是面子上难看一点而已。至于北洋水师因此陷入弹药荒的窘境,以及在来回倒运和修正返工所浪费的金钱与时间,反正又不影响自己的仕途,官僚们才不会在乎呢

    下面的官僚可以不在乎,李鸿章总该在乎吧毕竟损害的其实是他的利益。但老李也有两个难处,一是他并不了解工业管理,手下也缺乏这方面的人才,并不知道应该制定怎样的质量标准,而标准定得过高会影响产量和价格,那就更要命了,因此只能放低要求;二是目前国内的军工企业都是这个德性,一方面法不责众,另一方面如果在津局从严管理,本就不多的人才很可能就会跑到别的企业去,在技术人才奇缺的清末,想要对他们严格要求,哪儿有这么容易

    如果李鸿章有壮士断腕的决心,或许还有些可能,但他从来都不是那种能够豁出去的性格,甚至连局里那些完全是混饭吃的关系户都下不了决心清除出去,天津机器局的管理能好才怪

    说起来,之前李鸿章倒还有个不是办法的办法,实在不行的时候可以进口军火给这些老油子施加压力,但这两年里却因为翁同和的那道奏折而行不通,因此天津机器局的产品质量就更加糟糕了......

    生产管理如此糟糕,想要保证无烟火药的质量显然是不可能的,要知道现在世界上也就西方那几个完成了工业化的国家有这个能力,就连改革更加彻底的日本现在都做不到,而无烟火药要是质量不佳,很容易自燃自爆,李晖可不想死得这么冤枉,因此很自然地选择先改进炮弹。而比起较为复杂的引信,给炮弹更换新的装药显然更加容易,因此这也就成了李晖新课题的突破点。
第四章 津局乱相(2/2)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