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长征开始6(1/2)
作者:七月南极
    .read-contentp*{font-style:normal;font-weight:100;text-decoration:none;line-height:inherit;}.read-contentpcite{display:none;visibility:hidden;}

    (突然发现“长征路上”这个标题好大,不说要写多少章节,从34年10月长征开始到36年10月结束,时间跨度长达两年,这要是合并到一个章节里……这是章节名,还是书名啊?所以本章改个名字叫“长征开始”)

    魏承恭交代完这段时间想明白的事,就去睡了——由于他是突然到来的,部队之前并没有准备他的铺位,陈帅不得不把自己的铺位让了出来——就是在柴草堆上铺一床线毯,再盖一床薄被。

    以现代的标准来衡量,魏承恭是一个很能吃苦的人——毕竟在根据地跟红军一起呆了几个月,虽然受到了照顾,但是以根据地的条件,再要怎么照顾又能照顾到哪里去?不过之前好歹算是在后方,再是怎么艰苦,床板、破垫絮好歹还是能保证的;现在则是在行军中,能够不受干扰地睡上一觉安稳觉就不错了,那还顾得上舒服。

    时间正是九月初(阴历),夜里还不太冷,不过已经能感受到凉意了。身上的被子比空调被厚不了多少,背着行军倒还是非常方便,可是要说御寒……魏承恭摇摇头。开始考虑要不要给红军战士们买一些睡袋。

    当然,这个念头也只是转了一下就过去了,除非自己能一下子为整个红军换装,否则那东西拿过来,红军估计也不敢用——容易造成内部矛盾。而为整个红军换装谈何容易?原史中,红军长征的时候在根据地留下了1.6万人,现在红军留下的人数没有这么多(因为战术的改变,以及装备和医疗水平的提高,红军从四月份开始的战斗中,伤亡率大大降低,这让红军得以保存了大量的老兵精兵,在队伍人员数量没有大的变化的情况下,战斗力有了极大的提高,最重要的,这种老兵对红军的认同感以及革命意志远不是临时“扩红”的新兵能比的——不容易出现逃兵。至于留下的人员,则主要是留下了入伍时间短,乡土观念比较重的人,现在这类战士在红军中的比例没有那么大,人数当然没有原来那么多——不过战斗力还是比较有保障的,特别是军委直属的特勤大队一分为三,中央只带走了陈赓兼队长的一中队,倒把二中队和三中队给陈、项和粟、顾留了下来),也有大几千人,就算每个人一套保暖内衣(这应该是最轻而又最高效的保暖装备了),自己也要来回跑几趟。

    不过,自己可以少量为女同志们买一些,无论是游击队这边还是中央那边——贺大姐这时候还怀着身孕呢。

    “红军这时候,真的是什么都缺啊——我还能做些什么呢?”

    ————

    当魏承恭沉沉睡去的时候,陈帅就着微弱的灯光,还在写信。

    信是写给粟大将军,顾作霖政委他们的,一来是把魏承恭提的建议都在上面说明了;二来,则是通知粟将军过来拿补给。

    倒不是发扬风格,关键是不能引起基层战士们的疑心:魏承恭头天出现在这屋子里,之后就从这屋子里往外搬东西,傻子也该知道这里面有问题了。

    工作告一段落之后,陈帅又复检了一遍信件(为了预防信件万一落入敌人手中,很多内容写得比较隐晦),确定没有差误了,这才把通讯员叫了过来,把信发了出去。

    交代好工作,陈帅打着灯又进到里间,仔细检查了这一次魏承恭带过来的这些物资。检查了一遍没有问题之后(当然不可能有问题。陈帅也不过是借着检查的名义在盘点这些红军游击队的家当罢了——就像辛勤的老农民添了条大黄牛,又像是待嫁的大姑娘刚置上新衣裳,总忍不住想要瞧瞧,看看),陈帅搬了一把竹椅到院子里躺下,看着天上的星星,一边看一边打心眼儿里高兴。

    “现在就计划36年的战略似乎还有些早(注:陈帅这词出在1936年夏天,词中又有“粮食封锁已三月”的词句,可见这个粮食封锁策略开始于1936年春)。不过,如果对手直到1936年才开始这种策略,那就说明,这之前敌人就算有封锁,封锁力度也不会很大。

    那么敌人为啥子会改变策略呢?不消说,一定是发现用“清剿”之类的办法行不通,这才不得不用这样的绝户计。功高无如救驾,计狠莫过绝粮,白党为了消灭我们,当真是无所不用其极了。嘿嘿嘿,他们做梦也想不到,我们有小魏在,提前就开始计划‘救驾’的事情了。”

    这种事事料敌先机,“你还没做初一,我连十五都做了”的感觉实在是太好了。想想常凯申精心设计的封锁策略执行个一年半载,却发现全然无用,依然不断接到“某地马(列)匪依旧猖獗”,“某处被匪军袭击,损失惨重”的报告,气得火冒三丈又毫无办法,只能冲着手下大发脾气,大骂饭桶的场面……陈帅觉得,有趣极了——可惜不能亲眼看到。

    “不过,这是原史中的情况。现在随着红军战斗力的增加,可能敌人会更快意识到,依靠军事手段无法消灭我们——然后他们可能就会更早地拿出这个办法。假设这个时间提前一半,那么……嗯,从现在开始就着手准备,看起来不是杞人忧天啊。

    不过,秘密补给点这种事情,要考虑的可不止是“秘密”这么简单。最主要的,该怎么样才能在山里面储备大量的粮食……埋起来会受潮,放到山洞里会被蛇虫鼠蚁偷吃。就算是小魏带来的那种很方便的军用口粮,还有缴获的军用罐头,密封包装得那么好,也同样会遇到这些麻烦。”

    即使出身于农村,如何在这种条件下保存粮食,对于陈帅来说,依旧是难以解决的问题——事实上,正因为他了解,才觉得难办,不会像魏承恭那样想当然。

    (这一节很不好写,好不容易才凑出来这么多,大家将就吧)

    ————

    部队的人生活是很规律的,这一点即使是在游击队中也不例外(何况这还是正规军“转职”的游击队)。一大早,游击队员们就爬起来了,轻度的晨练之后,吃早餐。

    直到这时候,魏承恭才施施然爬了起来。

    夹克衫,牛仔裤,登山靴(做戏要做全套,为了防备被敌人抓住,魏承恭打扮得很“洋气”),就凭这一身这时代国内绝对少见的装束,估计就能把白党那帮软骨头吓住——不过穿着这簇新的一身再端上个饭盒子,夹杂在穿得破破烂烂的红军战士中跑到老炊事班长面前打野菜粥吃,怎么看怎么别扭。

    不单魏承恭别扭,红军战士们也别扭。

    “哪儿来这么个假洋鬼子?他是谁啊?”一个没有见过魏承恭的红军战士甲向身边的战士乙问道。

    被问到的战士乙转头看了看魏承恭,摇了摇头:“不知道——兴许是什么知识分子吧。”大约也是觉得那个家伙那身衣服光鲜得碍眼,又说道:“不用管他,跟咱们不是一路人,冲他那身衣裳,咱们部队只要一转移,肯定就分手了。”

    “不过别说,那身衣裳还真是好看!”又一个小战士丙端了饭碗,一边喝粥,一边不错眼珠地看着远处跟特勤大队呆在一起的魏承恭。(实事儿,地效十二岁的时候,去乡下外婆家度暑假,结果遇到两个差不多同龄的小孩子在不远处盯着我看了好一会儿,还来了一句:“这人穿得好好哦!”那么地效当时穿了什么衣服呢?学校的校服。想想还真是感慨——以后大约再也听不到这样的感叹了吧?)

    然后小战士被战士乙在后脑勺上不轻不重地扇了一下:“这就眼馋了?小鬼,革命意志不坚定。穿得好又怎么样?还不是剥削我们劳苦大众才换来的。”

    “嘘,别乱说。”又一个红军战士丁凑了过来,“这人是我们这边的,好像是姓魏,是个唱歌的,半年前我在列宁小学看到他教娃子们唱歌。”

五 长征开始6(2/2)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