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考虑刘雨霏及其追随势力,现在,从京城到州县,从后宫到军队,所有权力都被广德帝牢牢把握。
广德「新政」取代了刘招孙时代的乌托邦极圈主义先军制度,大齐正沿着千年的惯性,滑向未可知的深渊——当然也可说是得到了矫正。
总之,随着时间的推移,穿越者留在这个时空的痕迹,正在渐渐澹去,直到最后彻底化作虚无,再无人会记起他曾经来过,仿佛一切改变从未改变。
就像现代诗人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中写得那样: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从此之后,在刘雨霏十恶不赦的罪名中,又多了弑母这条大罪。
太后的死讯被人严密封锁,坤宁宫以外皆不得而知,这倒不是为了秘不发丧,大概是康光绪、李菊英等干臣,还在为如果讲好这个故事而耗费心力。
太后出殡前后,南京城中谣言四起,一夜之间,关于太后被刺杀杀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
各种版本的传言,内容大同小异:太后是被长公主派来的刺客刺杀的。当然,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刺客刺杀太后时用的武器略有不同,用人说是用火铳,用人说是投毒。
至于刘雨霏刺杀太后的理由,当然是显而易见的,目的就是为了嫁祸广德皇帝。
也有流言说,其实太后不是死于刺客刺杀,而是因为她们忧惧长公主叛乱,担心可能会牵连到自己,加之疾病缠身,所以才··走上了不归路。·
所有流言都像狂风一样,说来就来,满城风雨,说走就走,无影无踪。
·而事情的真相,最后淹没在各种谣言中,已经难以考证。
好在人们对所谓事实和真相并不关心,大家只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准确说是自己希望看到的。
京城百姓永远只关心米价、菜价,关心明天的口粮。
至于长公主有没有造反,刘雨霏是不是生下来就鹰视狼顾,这真不是大家的焦点。
事实情况是均州的叛乱,实实在在影响到了京师的物价,米价菜价煤价暴涨,有此一条,哪怕刘雨霏是观世音菩萨转世,也逃不出千夫所指万民咒骂的命运了。
而且此时正值广德帝御驾亲征前夕,有了朝廷在背后扇风点火,大齐上下对长公主的批判,便如狂风暴雨一发不可收拾。
刘雨霏的各种罪行被御史言官和各路清流们挖掘整理出来,编辑成册,连同教化百姓的《大忠觉迷录》一起,刊发各省,尤其是在湖广,老百姓几乎是人手一本。
朝廷的初衷是要百姓充分认识到叛逆刘雨霏的滔天罪行,主要为贪财好货,宠幸男色,借太上皇之名为非作歹鱼肉乡里。
….
刘堪对这样的手段颇为得意,在他看来,这就是杀人于无心之中。
然而据蓑衣卫观察,只要是出了南京城,老百姓对刘雨霏罪行并不怎么感兴趣,朝廷让各县、里发下来的《逆贼刘雨霏罪行录》,往往被百姓作为厕纸使用。
好在,经过这番宣传鼓动,广德皇帝自以为已经占据了舆论制高点,通俗些说,便是他的法统更稳固了。
第762章 大权在握(2/2)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