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三章 交通(2/2)
作者:重庆老Q
“有劳了。”张永顺点点头,眼神示意朱善平赶紧整理军容仪表,“我二人军中休假,特返家乡,看望亲人。既然马车才至黑山城,倒也没有误了我们下车点。”
“建业城往南边的路,只要过了黑山城,是愈发烂了,官家也不知道花些银钱将其好生彻底修一修。”马车开始变得有些颠簸,使得对面那男子不禁抱怨起来。
“这位老哥就有所不知了吧。”旁边一名留有短须的男子说道:“目前,很多有钱的商贾和旅客都喜欢乘坐轨道马车,不仅速度要快上许多,而且行驶得也要平稳些。至于这般沥青碎石路,基本上都是一些为了省下几个轨道使用费的私营工厂主在走。货车走得多了,可不就将这路面给压坏了嘛。沿途几个县镇因为财政拮据,谁都不想自己出钱修路,都在指望着内阁政府拨下钱款修补这条道路。所以呀,且等着吧。要是哪天官家的老爷们也坐马车走走这条路,无法忍受之下,说不定能拨几个钱下来稍微修补一二。”
“得了吧,官家的老爷们怎么会走这条路。”另一个男子尖声说道:“他们出行往来,肯定会选择乘坐轨道马车。”
这座宽大的四轮载人马车,前面套有三匹马拉车,车厢里最多可以载三十人,时速在10-15公里,是汉洲目前最为普遍的乘坐交通工具,也是各个县镇人员往来之间最为主要的通行方式。在建业城,每天有三十余趟客运马车班次,通往南部各个县镇。而汉洲各地府县中心,也均建有客运马车站场,满足当地民众日常出行需求。
道路上时不时地会遇到一辆辆往来的重型载货马车,由五匹以上的马拖动,载重从一吨到几吨不等,不断地将内陆生产的货物运往建业港,同时,又从港口装运无数的原材料和其他物资,返回内陆各个工厂、货站。
重型马车驶过,会在身后留下两道很深的辙印。道路两旁的负责日常维护的汉洲土着,则会趁着道路空闲之际,迅速地使用铁耙将碎石铺平压整,同时也会清理沿途马匹排出的粪便,保证道路在一定程度上的畅通。
“记得好几年前,这条路上曾铺设过那种被称为煤沥青的黑色材料,使得整个道路上异常平整,那马车驶在上面,别提有多舒服了。”一个面色通红的汉子说道:“可后来,随着那些重型马车越来越多,将那些沥青路面都压的极度变形,大坑小坑的,以至于沿途道路维护人员不得不又重新铺设许多碎石和煤渣在路面上。弄得现在呀,只有城镇里面的道路上,才铺有那种沥青路面。”
“那可不!后来又铺设水泥路,没过几年,照样被那些重型马车压得不成样子。官家就应该修建两三条路出来!”那个短须男子说道:“如此一来,即使一条道路被压坏了,总还有另几条路可以使用,以方便道路维护人员进行及时修护和平整。”
“说白了,还是官家对这条老路不怎么重视。”那个瘦小的汉子说道:“不论是交通部,还是沿途各地的县镇,都在指望内阁拨款,再建一条马拉轨道。”
“可是要在轨道上走车,少不得要缴纳一些费用。像咱们出行往来,同样的路程,走这条老路,路费最起码要便宜几角钱不是?”一个四十多岁汉子咕哝道:“要是那些工厂主和商贾为了节省几个运费,偏偏不走轨道,专跑这条老路,岂不是会让官家的算盘落了空?”
“你说那些赚大钱的工场主和商人,咋就舍不得几个轨道运费呢?搞得他们尽弄些重型马车在这条路上往来奔跑,将道路压得千疮百孔,平白让我们这些坐客运马车的人跟着受罪!”那名红脸的汉子抱怨道。
“哎,你们说,会不会因为要逼着那些重型马车都能转移至轨道上行走,官家故意不修这条老路。没瞧见嘛,沿途走了十几里路,都遇见好几辆重型马车坏在了路边,让那些押运的伙计急得直跳脚!如此这般,反而耽搁了这些工厂主和商贾的交货时间。呵呵,要是误了港口的船期,那才叫活该哟!”
这番幸灾乐祸的话语,顿时引起车厢中一阵哄笑。要不是身上没几个银钱,谁会乘坐这种奔行于坑洼不平道路上的马车?虽然马拉轨道上大部分行驶的都是官办工厂出来的重型马车,但仍有许多班次客运马车在上面行走,但路费却是要贵上一两角钱,显然会让这些荷包不丰的旅客肉疼不已。
“轰隆!轰隆!轰隆!……”
道路左侧数百米地方,突然传来一阵轰隆隆的巨响,靠近左侧车厢里的人撩起布帘,循声望去。
透过影影绰绰的树林,隐约间可以看到一条数公里长的铁轨,上面趴着一个巨大的机器,轰隆隆的声响便是从那个有些怪异机器里传出,机器的上方冒着滚滚浓烟。在旅客惊奇的目光注视下,这个身形庞大的机器竟然在铁轨上吭哧吭哧地缓慢爬行着。
“咣当!咣当!……”巨大机器的底部似乎与铁轨发生着剧烈摩擦,发出尖锐而又刺耳的声音。
“轰隆隆……”那个笨重庞大的机器在爬行了十几米后,两侧冒出一股青烟,趴窝在铁轨上。附近奔出数十名匠人和学者,迅速来到那机器边上,一边用手挥散着浓浓的烟气,一边大声的呼号着,似乎对这个庞大的机器出现的故障,表达着各自不同的意见。
铁轨旁边分布着十几名持枪的宪兵,冷眼朝公路上扫过来,像是在警告途径的马车旅客,勿要偷窥这边的情形。
不过,马车上的旅客明显对铁轨上发出巨大声响的东西很感兴趣,在马车逐渐远离那处机器试验场后,仍旧探出一个个脑袋,使劲地朝那边观望,试图想看到更多的情形,以便能将这个稀罕的事物,说与乡邻,显示自己的见多识广。
“老六,下午到了开元城(今澳洲北部汉普蒂杜市),在我家中歇一晚,明日再赶马车返回永兴。”从马车侧窗外收回脑袋,感觉嘴里吃了不少土,张永顺朝外面又吐了几口口水,然后转头朝同伴说道。
“不会有所叨扰吧。”朱善平脸上带着一丝迟疑。
“咱们在军校同学两年多,可以算是一个饭勺里吃饭的兄弟,不必见外。”张永顺用肩膀轻轻地撞了一下朱善平,“不过家里条件不好,勿要嫌弃。”
“行!”朱善平也不再矫情,“同学之中,若论家里条件好,谁能比齐鹏飞家中那般富庶?要不然,我们又何至于坐这趟马车。不过,待以后咱们正式毕业,成了海军军官,或可与家中改善一二。”
齐国军人待遇甚高,饷银丰厚,若是出外执行作战任务,还有各种津贴补助,另外,还有战场缴获,这使得每个军人只凭借个人收入,就能轻松养活三五个家人。以至于,齐国普通民众,凡是成年男子,在读书无望后,都会努力加入军队,成为一名忠勇的军人。不仅自身社会地位高,还能极大的改善家中经济状况。
1635汉风再起/info-98926_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