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举,让四周的昌宁堡护卫先是一愣,随即全都哈哈的笑了起来。
还以为来的都是什么狠角色,不过如此嘛!
三名法国东印度公司的使者听到汉洲人的轰笑,四下看了看,对方好像没有痛下杀手的意思,随即有些讪讪地站了起来。
一名消瘦的汉洲人走到法国使者面前,脸上带着讥诮的神情,朝他们招招手,示意跟着他往城里走。
若尔丹·韦勒图等人可能觉得刚才被这些汉洲人戏耍了,尴尬之余不免有些恼怒,脸色紧绷着,示威似的朝四周的汉洲人狠狠地瞪了一眼,然后跟着那名领路的汉洲人往城里走去。
汉洲人修筑的城堡距离码头约三百多米,远远望去,城墙不是很高大,周长大概有一千米的样子。从码头到城堡之间,由一条用碎石、碎砖混合着夯土铺设的道路连接,路面也较为平整,应该可以通行重型马车。
与他们随行的汉洲人,身材不是很高大,但看着非常结实,腰背挺直,脸色也非常红润,说明他们在此地的生活水平不是很差。
这些汉洲人双手端着火枪,腰间插着一把短剑(刺刀),身上还背着一个斜挎包,估计是用来携带随身的火药和弹丸,或者其他战斗物资之类的东西。
来到城堡前,发现城墙竟然都是大块大块的条石(实际为水泥)和城砖为主要材料修筑的,而且城头布设了许多火炮。粗粗数了一下,对着码头方向的一面城墙上就足足有五门火炮。整个城市也是棱堡型制,还有一道3-5米深的壕沟围绕在城墙四周。
几名法国人见此情形,均不由摇头苦笑。就算他们的武装商船能攻占码头,并顺利地登陆岸上,凭他们不到两百人的武装力量,也是根本无法攻克这座城市的。
当他们进入城中时,看到街道两侧站着数百名全副武装的民兵,一半装备了刀剑长矛,一半装备了火枪,所有人还都身着皮甲或半身板甲。
看到这一切,顿时让三名法国东印度公司的使者感到万分庆幸。若是他们真的按照“贝拉贝尔”号船长奥利维耶·吉鲁先生的建议,从其他地方登陆,然后绕道前来攻击这座城市,势必会遭到汉洲人的重重一击,就算不全军覆没,但肯定也是损失惨重。
昌宁堡总管陈洪安看着为首的一名法国人连笔带划地表示,要跟他们进行一定限度的贸易,购买一些粮食和生产生活用具,以救助他们某个小岛上的移民。
“他娘的,估计是瞧着打不进来,便想着跟咱们老老实实地进行贸易。这些西洋番鬼,没一个好东西。陈总管,赶他们走!……任由他们自生自灭。”昌宁堡护卫队长冯大田在旁边嚷嚷道。
陈洪安却是盯着那几名法国使者,琢磨着他们所代表的国家到底是哪个。他们叽里咕噜说了一大通,也听不明白是欧洲哪个国家的。根据他们的“口音”,应该不是荷兰人,也不是葡萄牙人。若是英格兰人,依照他们跟我们齐国的糟糕关系,自然是置之不理,将其驱退。
但若是欧洲其他比较有影响力的国家,是不是要认真对待一下呢?
据欧洲传来的消息,我齐国两年前派出的驻欧使团,好像除了跟荷兰人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商贸关系,在其他欧洲各国都受到了冷遇。而且,还有一些欧洲国家刚开始以为齐国使团是来自大明,抱着好奇和崇敬的心情予以了盛情接待。
可当他们听到我齐国只是一个来自南方荒僻大陆的“小国”时,都充满了不屑和轻视,随后便置之不理。这使得齐国使团上下,顿感大失颜面。只能无奈地将驻欧总代表处,设立到阿姆斯特丹,先维系齐国在欧洲唯一的正式邦交国家。
我大齐王国好歹也是南洋霸主一般的存在,想不到在欧洲各国眼里,竟然还不如大明、波斯、莫卧儿帝国这些地区大国赫赫有名,甚至连那个被齐国安南商社利用经济手段渗透半个国家暹罗,都比齐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总之,齐国访欧使团的外交任务遭遇了重大挫折,除了荷兰以外,几乎被所有的欧洲国家所轻视了。即使那个在亚洲地区颇受齐国照顾的葡萄牙王国,因为还在忙于跟西班牙互撕,急于摆脱被控制的命运,取得独立的地位。对齐国使团的建交访问,根本未予理睬,只是一个劲地在巴结英格兰。
作为一个颇有政治觉悟的南非领地的总管,陈洪安便想到,我齐国可否先利用经贸关系,与欧洲国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接触和了解,继而为以后建立正式的外交商贸关系,奠定一些基础。
这些西洋番鬼,估计是对我齐国不太熟悉,不晓得我齐国具有的强大实力。当然,我们目前武力还有限,不能将你们都给打服了,再来进行一番正式的互相介绍。但我们可以慢慢地通过经贸往来,让你们这些西洋夷人晓得,我齐国也是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
再者说了,昌宁堡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各项防御设施都已初步完善,对付数百上千全副武装的欧洲殖民部队的围攻,也丝毫不怵。这般情势下,这处重要的补给中转点是该考虑适当地对外开放,与那些欧洲国家和势力做些贸易,获得应有的收益。
陈洪安吩咐冯大田去寻城中几个归化入籍的德意志人,看能否与这几个西洋使者进行一番沟通交流。
——
港外的两艘法国武装商船一直等待傍晚时分,未得到任何回应,就在所有人都以为,派出的三名使者可能已经被汉洲人杀害,准备掉头驶往马普托港,到葡萄牙人那里再碰碰运气。
船上的瞭望手突然报告,说看见一艘小船正从港内驶出,在昏暗的暮色下,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小船上除了他们派出的使者,似乎还有几名汉洲人。
第六十八章 南非的拓殖(三)(2/2)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