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先生,勿要这般妄自菲薄。在整个天工学院里,若论对数学的研究和造诣,我等对你皆是叹服的,就是王上对你,也是极为推崇和赞许的。」….
方中通,1634年生,字位伯,安徽桐城人,方以智次子,五岁就傅,九岁入都,但因李自成攻破北京和清兵入关,「旋遭丧乱,困顿流离」,并曾一度改换姓名,十四岁才回到桐城故乡。方以智隐居五岭,并屡遭清兵搜捕而到处藏匿期间,方中通差不多随父一起东奔西走。
1652年,和幼弟方中履随父亲方以智来到汉洲本土,并一直留居建业,凭其过人的学识,在十年前,便受聘成为天工学院的一名教谕。因受家学影响,方中通从小喜爱数学,天文学。先从汤圣弘(六合人、精天文历法)学习郭守敬《授时历》,后经薛凤祚介绍在南京认识西欧传教士穆尼阁(波兰人,首先将对数传入中国者),并向他学习西方数学知识。
「方先生,听说你花费十年时间所著《数度衍》已经校对完毕,即将刊印了,届时,我齐国文教又新添一科学巨著呀!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多谢,多谢!」方中通闻言,不由面露一丝喜色,潜心研究十余年,终有小成,并且自己也可以像父亲一样,出书立言了。
对于各类文人和学者而言,没有比在齐国,更能充分享受学术上和思想上的自由。当然,享受自由的前提就是,不能公然提出反对齐王和政府的各种言论。
在这个国家,文教方面,提倡的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文化方针政策,对于各种学说和不同艺术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的不同学派也可以自由争论。甚至可以说,齐国这时期,是数百年来华夏历史上对各种学说和思想最为包容和最为开放的时期。
虽然,齐国历经三十年发展,向来比较重视那些「奇技Yin巧」之类的百工杂学,但对儒学和其他传统学说也并未予以
摒弃,只是相对而言,投注的资源和重视的程度,要少得多。
为了撑起汉洲的文化事业,齐国除了每年在移民过程中,不断在大明搜集和转移各类图书典籍文化古迹,以充实和壮大文渊阁的收藏规模外,对那些来到汉洲本土的众多学者文人的著书立言,也给予大力支持。凡是经过文教部和民调处审查后,无任何反动言论,齐国王室印书馆均予以免费刊印,并发行天下。
尽管,齐国是一个新生的移民国家,但作为华夏文明的分支,多少要继承和发扬数千年的传统历史和文化。更何况,一个致力于殖民世界,与欧洲列强争夺世界霸权的大国,不仅仅只靠蛮横的武力,还必须要有内涵,要有能输出世界的文化。
另外,随着持续二十多年的初级义务教育,齐国民众的识字率已经提高到35%以上(同时期,英格兰的识字率在30%),这也直接推动了齐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在过去20年中,齐国的图书销量整体上已经出现了惊人的增长。从前,汉洲各地的工人和农民度过漫漫长夜的方式,就是晚饭后,做一些爱做的运动,或者给孩子讲一些老人流传的神仙故事和妖魔鬼怪之类的故事。….
而现在,他们靠听儿女们朗读各种话本小书,《三国演义》、《西游记》、《初刻拍案惊奇》、《喻世明言》……,以及一些刊登在书报上的一些连载话本,来消磨晚饭后的一段闲暇时光。
「所以,相较于那些话本演义,我等所著书籍,可谓是受众者寥寥呀!」方中通笑着说道:「据说,建业大学堂里的一些文人学者,通过每旬日帮着《汉洲月报》撰写一些话本,得到的润笔费,就有数十汉洲银元。这着实让人羡慕呀!」
「他们写的是通俗白话,走的是下里巴人的大众文化路线。我等所研究和撰文立言者,乃是当今最为前沿科学,代表着我齐国强大的未来,虽然说不上阳春白雪,但能应和者,自然寥寥。」宋昌文摇头说道,显见对那些通俗志怪看不上眼。
「宋兄偏激了。」方中通笑了笑,说道:「其实,相较于研究这些枯燥的数理百工,我倒是对《汉洲月报》上那些连载的话本演义颇为感兴趣。每次读罢,都在琢磨着那些连载接下来发展的情节,期盼《汉洲月报》的下次刊发。」
「方兄,想不到你……」宋昌文听了,不由呆了一下,随即摇头苦笑,「想不到你还是一个大雅大俗之人!」
「听说,《汉洲月报》因为刊登了数篇颇为受众的连载话本,发行量已突破十万份了。他们身后的东家有意要将这份半月刊的书报改为周报,以迎合更多的读者需求。」一名四十许的教谕说道。
「是吗?」方中通闻言,笑着说道:「这半月刊转为周报,发行量定会得到大幅增长。不过,我挺好奇,这样一来,这份书报的花费必然会成倍增长。他们如何支应这些增加的费用,别发行一段时日,将东家给弄的破产了,那以后可就没新鲜的话本看了。」
「方兄过虑了!」王思源笑着说道:「你可能有所不知,这书报后面的东家,可是王室。以王室雄厚的财力,如何会将这份书报办垮?」
「呵呵……」方中通点点头,「那就好,那就好。刚才宋兄说我大雅大俗,我倒觉得,王室才是大雅大俗,不仅成立了皇家科学院,用以表彰和资助国内各类科学发明和创造,还能拿出一笔钱来,弄出这么一份极具生活气息的书报,让国中民众聊以自娱。」
「王上曾言,我汉洲虽然地处南方荒僻大陆,但我们要用勤劳的双手,建立起一个富裕繁荣的王道乐土。而在民众的自娱层面,自然也不会任其荒芜而贫瘠。嗯,所谓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如是这般。」
重庆
老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