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失控的四年(十一)(1/2)
作者:十年卧雪
    光和七年,张角领导的黄巾军败亡后,汉帝为一改河山倾颓之状,而改元中平,然而这次改元却并没能给摇摇欲坠的大汉带来哪怕一丁点的好意头,相反的却成了乱世开始的标志。

    中平二年,张温率十万大军征讨西州边章等,却反被边章等大败,精锐丧尽,谏议大夫刘陶甚至上书直言称“车骑孤危”。

    中平三年,冀州大盗如雨后春笋般涌出,官军疲于奔命。

    中平四年,冀州的叛乱非但没有平息,反而渐渐向外“扩散”。

    二月,荣阳民起义,攻打中牟(今河南鹤壁西)斩杀中牟令落皓及主簿潘业,声势渐盛。

    八月,故中山太守张纯反叛。汉帝诏发南匈奴兵,随幽州牧刘虞进讨张纯。

    南匈奴单于羌渠乃遣其左贤王奉旨率骑兵到幽州后,其国人却恐单于征发无已,举起反旗。右部醢落与休屠各胡白马铜等一时俱起,有众十余万人。

    同年,长沙人区星自称“将军”,举兵叛乱,聚众万人。

    中平五年,局势更是到了崩溃的边缘,几乎是州州有战乱,郡郡有反民:

    二月,中原黄巾余部纷纷起事。郭太等于西河白波谷(今山西襄汾永固镇)起事,攻略太原郡(今山西太原)、河东郡(今山西夏县西北)等地。

    四月,汝南郡(今河南平舆北)葛陂(古湖泊名,在今河南新蔡北)黄巾军再起,攻没郡县。

    十月,青州(今山东淄博)、徐州(今山东郯城)黄巾军又起,攻略郡县。

    十一月,汉廷派遣下军校尉鲍鸿进讨声势最大的葛陂黄巾。双方大战于葛陂。鲍鸿军败。

    同年,南匈奴叛军攻杀并州刺史张懿、西河郡守邢纪及单于羌渠。另外,巴郡的板楯蛮也反了。

    为了对付这此起彼伏的叛乱,汉帝不得不让渡出更多的权力,以协助各州郡长官平定叛乱,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正式改州刺史为州牧,因为此举相当于将各州变成了一个个独立于中 央的小王国。

    在多如牛毛的告急文书之中,汉帝忽视了中平五年十一月王国围陈仓的告急文书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陈仓的地理位置,也是十分重要,陈仓位于雍县境内,南依秦岭,北靠陇山,西可通过渭水直抵天水,东与岐山县相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更是陇西、汉中通往关中的要道,如果叛军占领了陈仓,那么就可以借助地势,一泻而下直取长安城。

    正因为陈仓的地理位置如此重要,董卓急不可待地找到皇甫嵩,请左将军速速发兵,救援困守陈仓城的李蒙部。

    李蒙是牛辅麾下的一员小校,被牛辅派去驻守陈仓城时,其麾下军士不过八百人,尽管王国此次入寇的规模,也只有六万人,远少于几年前的十万之众,然而,八百对六万,怎么看也是必败之局。

    “将军,陈仓城小,守军仅有八百,且多疲弱之士。叛军有六万之众,如果不及时救援陈仓,一旦陈仓城破,贼寇便可直下三辅,到时候,我军四万新编之士,将要对战六万叛军精锐。因此,还请将军尽快发兵陈仓,以解陈仓之困。”

    怎料,董卓说得头头是道,皇甫嵩却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不然,陈仓城小且坚,叛军嗜杀成性,故守军必然拼死相搏。王国若弃陈仓不顾,直扑三辅,则粮道受胁,若围困陈仓,则犯了屯兵于坚城下的大忌。故而,此战之要,在于冬守春战。”

    “可是将军,这宦官可不好对付啊,自中平元年起,不知有多少将军,因固守等待时机而被他们弹劾撤职……”董卓本想通过这番话,来唤醒皇甫嵩对中平二年,自己因被张让等弹劾而免职的记忆,从而发兵救援陈仓。

    可怎知,皇甫嵩连话都不让董卓说完,便摆摆手道:“大丈夫立足于世,怎可因私废公?再说,三辅的四万大军,已是我大汉的最后栋梁,容不得再有半点闪失。”

    皇甫嵩这话倒也没错,因为这几年的局势之所以渐渐失控,直接原因就是张温在凉州断送掉了帝国的最后一支精锐野战军,自此之后,各地州郡兵与叛军的实力就变得旗鼓相当起来了。如果官军此刻在三辅再败一次,那么关中可就真的保不住了。

    这层久经战阵的董卓自然也能想到,但他却依旧不肯轻易松口,因为他是前将军,官职比皇甫嵩还要高,如果自己提出的战略被皇甫嵩驳回,那他在自己的下属面前,可就是颜面无存了。

    “将军,冬守春战固然在理。但三辅久经战乱,去年又遭了螟灾,已无多少余粮,四万大军屯军三辅,光一个冬季,就要消耗数百万石的军粮,这对三辅百万生民来说,负担可就非常沉重了。”

第二百零七章 失控的四年(十一)(2/2)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