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颖阴遇贤良(2/2)
作者:十年卧雪
“我不知道,当我们这些出生在大一统时代的老人凋零殆尽之后,他们,还有没有动力,翻过高山,越过江河,去一统江山。”
梁祯知道,这对于个人来说,无比漫长的动 乱十年,只不过是另一个更漫长更黑暗的时代的预演。而且这个时代实在太长,太长了,乃至于所有出生于东汉末期的英豪,都没能活着看到它的结束。
甚至乎,这所有出身于东汉末年的英豪所能见到的,也只不过是后来那个漫漫长夜的初更天而已。
“尽力而为吧。兴许,没那么糟糕呢?”
如果没有李傕、张济等人的全力衬托,梁祯挥泪斩胡良才的事,或许在颖阳城中,也不会引来多少称赞。但现在,有了那俩的倾力“相衬”之后,梁祯的名声迅速传遍了颍川的山野,并惊动了一位在此隐居的才子。
他决定前去见一见梁祯,而这位才子,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戏志才。
梁祯立刻飞马赶回营盘,然后也顾不得换上一身干净的衣服,就冲进了大帐。
大帐中的客位上,端坐着一位白衣书生,书生大约三十多岁的年纪,左臂弯上枕着一把鹅毛扇,头戴纶巾,正在低头沉思着什么。
“哎呀,志才兄,让你久等了。梁祯来迟,失礼,失礼。”梁祯对着戏志才长揖到底,赔笑着道。
“久闻校尉大名,今日一见,果然气质不凡。”戏志才闻言起身,先受了梁祯一拜,然后再回以长揖。
戏志才一双秀眸平静如水,对军营中的肃杀之气波澜不惊。
“久闻志才兄大名,不知今日登门来访,有何赐教?”
戏志才淡淡一笑:“赐教万不敢当。志才今日,是特意来向校尉道谢的。”
“哦?”梁祯暗自吃惊,说实话,要不是戏志才今日突然到访,他还真不知道戏志才竟然就在颖阳隐居。
“校尉军过之处,号令严明,与民秋毫无犯。故志才特来向校尉道谢。”戏志才对着梁祯又是长揖到底,然后从衣袖之中摸出一封信,“这是四县的士子相赠的薄礼,还请校尉笑纳。”
梁祯这才恍然大悟,原来
(本章未完,请翻页)
戏志才此番前来,是为了代表颖阳四郡的士人表态的,换句话说,士人们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望之后,是同意跟梁祯部合作共处了。
但再想之下,梁祯却又打上了一个疑问,这颖阳四郡的士子,究竟是看在他治军严明的份上,才决定跟他共处的,还是看在他终有一日会退回虎牢关以西,所以才特意送来礼物,以维持双方表面上的友谊的?
梁祯决定试一试戏志才,因此向戏志才长揖到底:“承蒙诸君错爱,在下不胜惶恐。只是祯哪一介武夫,打仗尚算可以,可对安民却是一概不通,不知志才兄愿否助祯一臂之力?”
戏志才面露惊喜之色,对着梁祯长揖到底,可当他起身时,脸上的惊喜却变成了遗憾:“校尉所托,重若泰山,但怎奈志才德才浅薄,就算仅是作为千里马的骨头,恐怕也难以胜任。”
梁祯大失所望,这感觉,简直跟看着自己精心准备了两月的礼物,被女神看也不看就扔进了风中一模一样。
“哈哈,志才兄,过于自谦了。”梁祯不是没有动过用强的念头,但旋即就畏惧于用强带来的巨大代价,因此他决定退而求其次,“志才兄不愿,祯也不会强求。不过祯目前有一事难解,还望志才兄能指点一二。”
“若能替校尉解惑,志才不胜荣幸。”
梁祯旋即请戏志才来看舆图旁,这是一幅绘制在牛皮上的大舆图,上面几乎涵盖了大汉一十三州的每一个郡县,每一处的关隘,每一地的山川水文。
“不知在志才兄看来,这天下大势,将如何走向?”
这是一个很容易产生歧义的问题,因为这问题必然会涉及到董卓和关东这两支敌对势力。尽管现在,关东的一十八镇诸侯已有分崩离析,互相兼并的迹象,但在大体上,讨董的旗号是一直竖着的。而梁祯的身份,偏偏又是董卓嫡系的一员。
当然,如果戏志才不能察觉到梁祯此问背后的深意的话,那他也就不是历史上那个因早逝而被曹公惋惜的首席谋士了。
“昔年祖龙从关中扫六合而一统。十五年后,高祖亦由此而得天下。”戏志才羽扇轻摇,仅仅说了个开头,便已让梁祯确认,他胸中是有“成竹”的,“地皇四年,光武帝奔河北,以河北为基,数年之内,便一统天下。”
“除此之外,还没有听说过,有人能从别的地方出发,一统天下。”说这些话的时候,戏志才脸上一直挂着云淡风轻般的笑容,似乎他所论述,仅是几件山野趣闻,“并州东连幽冀,西接凉州,南达关东司隶,北通塞外。民风剽悍,更有屠各、匈奴、鲜卑各部胡骑。若能得之,则为一大助力。”
“但并州地远山恶,非久居之地,要在‘兵贵神速’,若成则可一统天下,若不成……”戏志才说到这,便止住了,因为在他看来,他要说的,已经都说完了。
“先生所言,如醍醐灌顶。若非先生,祯恐尚如那瞎眼夜路之人一般,茫然不知所措矣。”梁祯对着戏志才长揖到底,“不过先生,难道真的不愿助祯一臂之力,让这天下早日安定吗?”
“哈哈哈,校尉,术业有专攻。志才早年游手好闲,空谈尚可,可若实干,必定误事。”
梁祯无奈,只好亲自将戏志才送出营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