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恩荫进国子监,卢晓佛和白善的境况最相似,俩人皆是幼年失怙,凭着父亲的恩荫才有机会去考国子监的。
俩人年纪又相仿,又都考入了国子学,因此一样备受瞩目,俩人在班里也是最快成为朋友的一拨人。
不过当时谁也没料到,最后班级里和白善走得最近,关系最好的竟然是殷或。
要知道,一开始白善和殷或的关系可算不上好,为此还在监学里起过纷争。
嗯,现在了解殷或的为人和性格后回头看,殷或在那场纷争中从头到尾一句话都没说,都是同学们传的纷争,殷或的几个姐姐堵了白善,由此闹起来的。
可那一堵,白善和殷或就慢慢走到了一起。
在卢晓佛等人反应过来时,殷或已经成了白善的朋友,同进同出。
再然后,白善在宫中告御状,一举掀开了益州王反叛的案子,从此闻名天下。。。
然后他们的路就开始不一样了。
白善入狱,朝中博弈,益州王外逃后叛乱被杀,白善出狱,再相见,他们一个还是国子监的学生,另一个却是闻名天下的忠孝子。
而后白善进入崇文馆,周满进入太医院,他们之间就更不同了。
嫉妒不至于,但羡慕是一定的。
但在白善将路越走越宽,宽到他丈量不到的宽度;路越走越远,远到他举目望不到底,卢晓佛便知道他们之间是有区别的,不仅在于崇文馆那一场际遇。
就算白善没有太子赏识,他将来也会有如此成就,只是时间长短而已。
人的能力和见识,或许是从一开始就定下了。
白善是他们那一级里最闪耀的,也是同学们提起最多的,纵观本朝国子监立学以来的学子,也就只有学兄杨和书能与之一比了。
而这俩人都做到了宰相的位置上。
在同级的同窗中,卢晓佛算是瞩目的了,毕竟他还年轻就做到了刺史。
不能和白善比,谁又能和白善比呢?
翰林院一年后直接进了中书省,就算后来降级去了青州做县令,但那是为积累经验去的。
卢晓佛则是老老实实的一步一步往上爬的,其实这个速度,已经算快的了。
他做了五年的地方县令,有了政绩后升长史,而后就被调到柳州做刺史,一路顺风顺水,顺利得不行。
自然,以往的功绩也没有太大的波澜,一直是顺风顺水。
说起来,这次到柳州做刺史,做出来的功绩大概是他出仕以来最可圈可点的了。
看着这个曾经贫瘠又封闭的地方因为他的原因一点一点建设起来,交通打开,民众知礼而顺服,生活慢慢变好,他很有成就感。
也是因为这个,在三年任慢,柳州初见成效,吏部给他定了上品,想要将他调到中州做刺史时他才拒绝了。
卢晓佛总算理解白善当年为何在青州下的一个小县里呆了五年,实在是,一手养大的果树,它刚刚开了花苞,还没来得及看它结果,怎舍得离开?
第3429章 番外 走偏的番外9(2/2)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