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并没有当回事。
或者说他对于科举,都没太当回事,中间随便停个七年八载的,也很无所谓。
这样的情况,主要还是在于官员终生制的关系。
当所有的官位都已经满员的时候,这也就意味着朝廷不需要开科举取士了。
因为考中的学子,也没什么地方好安放的。
对于大多数官员来说,一旦为官,就是终生。
譬如某个偏僻地方的县令。
如果没什么意外事情发生的话,可能某个举人,在三四十岁的年纪就会被安排过来。
没有关系,才能也不算特别出众,地方政绩只能说过得去。
在这种情况下,这位县令大概会一直干到六七十。
甚至很有可能,七老八十的时候,死在这个官位上,才会上报朝廷,请求派新的县令过来。
听上去似乎有些可笑,因为哪怕七十古来稀的年纪,这个县令都已经老糊涂了,甚至痴呆了,他还是会在这个官位上待着。
「爷爷,孙儿这里还有一个想法,请爷爷品鉴。」
眼看老爷子对于南北分开取士的奏章很是满意,朱英直接趁热打铁,将自己准备让官员采取退休制的想法给拿了出来。
其实这些内容,朱英很久之前就已经写好了,只是因为顾忌到老爷子的想法,一直没有拿出来。
因为老爷子年纪也不小了,朱英怕这个章程提出来,会让老爷子联想到自己的身上。
现在春闺在即,朝廷这边其实官位还是处于比较满员的状态。
后续怎么安排这些中举的学子们,也是自己跟老爷子都要考虑到的一个问题。
况且南北取士的方案,会有更多的学子被选中。
朱元璋接过奏章,开始查看起来。
朱英仔细观察。
刚开始的时候,老爷子的眉头没多久就紧皱起来,这让朱英心里头有些担心。
不过很快,当看到大孙写出的缘由之后,朱元璋的眉头慢慢舒展开来。
在这份奏章之中,朱英其实是收集了很多具体的案例。
其中大多数都是官员因为年纪过大,而导致出现的一些荒唐事情。
还有年老之后,各方面能力衰弱,给百姓带来的一些困扰和隐患。
最简单的一个说法。
不管是何种官职,尤其是巡查,御史,甚至是县令府君,很大程度上每过一段时间,多需要去下面乡村走一走,看看有甚么不公违法的事情发生。
倘若年纪大了,基本上就是每日都只能在府衙里面,根本无法去掌控外界。
在这个时候,一些下面的人将其权柄完全架空,都不得而知。
甚至一些朝廷下来的谕令,都无法有效的传播到百姓底层中去。
朱元璋沉吟一番,而后问道:
「大孙可是知晓,这是多么大的一笔开支,会不断的负担在国库之上。」
「长久以往,何以为继。」
「卫所这边,按照大孙的逐渐改制,慢慢也会负担到国库这里,再加上天下官员退休后的俸禄,咱实在是有些担忧。」
「自古王朝,这等行为,可谓是从未有之啊。」
「大孙其中讲述到,无了后顾之忧,可以有效的阻止官员贪污之行为。」
第409章:致仕之争(2/2)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