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所谓,道越辩越明(2/2)
作者:海客无心随白鸥

    “以先天人之能为,其实,只要静下心来找到水脉,然后以那足以移山填海的能为,向下挖个数十甚至数百丈,自然而然便能找到水源,并以水源改造一定范围内的环境。

    届时,不管是种植还是放牧,都能养活一族上下。”

    相应的,寂寞侯亦从纵横子的随笔中,看到过那个名为战云界的所在,虽然与君凤卿所言之情况不同,但事情的本质并无差别。

    “但是没有人想到这一点。”他说道。

    “没错,几乎没有人想到这一点。”

    君凤卿亦是轻叹,随后,便将话题进行了一些引申:

    “这还只是比较基础的,像高端一些,比如地下水渠,功体适合的武者修建起来并不困难,毕竟武者连那精妙的武学,都能够修成。”

    在这些年里,相关的改革天都可没少做,只能说一句无奇不有。

    “这便是将武力变成生产工具吗?”经过三方面的印证之后,寂寞侯对书中的一些名词,便有了直观的了解。

    “一部分吧,最常见的就是中原的城池,因为有阵法加持,能够将动荡隔绝,稍加拓展,便能定住附近的水脉与地脉,这样就算有先天人交手,也不会影响到附近百姓的日常生活。

    像这种利民的基层制度,西武林那边近些年来也在推广,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果,极大程度上减少了魔祸对普通百姓造成的影响。

    再细化的话,还有像开垦荒地,开山拓路。

    先天人的效率要远胜普通人,尤其是开山,普通人可能要数十年甚至更久,先天人只需一招。

    开垦荒地,由先天人做完初期工作,再由百姓去进行精耕细作,若是愿意,还能专门同其他地方引来水源,或者干脆原地开一口水井。

    甚至,像旱灾,洪涝,蝗灾等自然灾害,若有先天人参与治理,便能极大的降低危害。

    在基础建设完备的前提下,一处所在有一名先天人坐镇,基本上可以保证年年风调雨顺。”

    对于具体要如何去做,君凤卿显然就是真正的实践派,亲身参与与体会后,才拥有发言权。

    “这便是将武者融入生产关系的实例。”君凤卿的话语,让寂寞侯得以将书中所见,进一步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他开口道:“兄台应当非是普通人。”

    虽然在场众人就没个简单的,但与现实结合之后仍有这般流利的谈吐,其人之经历可见一斑。

    “我就一普通儒生,如今在天都历练,兄台将来若是有兴趣可以前来一观,我必扫榻相迎。”

    君凤卿十分谦逊,他在儒门又没一官半职,自然只能归入普通儒生的行列中:

    “至于天下止武,只能说,不太现实,与其想着去止,不如干脆把它给规范化,虽然要做到这一点对上层建筑的要求很高,但,好歹有希望做到不是吗?

    如今的我们,不就是正走在这条路上。”

    “兄台过谦了,不过,兄台可否与我讲一下如今的天都?”

    “那可就有得说了,承蒙兄台看得起,我讲一下也无妨,便先从天都的建立者,那位传闻中的武君罗喉讲起吧,详情听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