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二章 大清,新的灯塔(1/2)
作者:傲骨铁心
    约翰抖动的原因是不知道对面这个中国官员说的什么。

    因为,他是法国人。

    准确说,是法国东印度公司派来与鞑靼帝国朝廷展开贸易谈判的代表。

    法国东印度公司是康熙初年法国人柯尔贝尔创建的贸易公司,主要监管法国本土与印度、东非、东印度群岛和印度洋其它法属领土的贸易。

    康熙三十七年,法国东印度公司开始展开与中国的贸易,其商船安菲特利特号到达广州并一直航行至扬州,并在这里觐见了南巡的康熙。

    康熙下旨免除法国商船的税银,允许法国商人在广州设立商馆。

    只是中国与西方贸易主要控制在荷兰人手中,广东十三行就是与荷兰东印度公司做独家生意。

    那么法属东印度公司想要与中国商人直接贸易显然侵犯到了荷兰人的利益,因此长期以来法国商船一直受到荷兰人骚扰。

    本国经济又发生严重问题,导致法国东印度公司越发衰落,现在只能充当二道贩子从荷兰人手中吃点残渣。

    因此听说鞑靼帝国北方的实际掌权人向澳门派来代表,邀请各国商人直接北上到鞑靼帝国的心腹之地开展贸易,鞑靼帝国的中央政府也愿意向各国商船提供武装保护后,法国东印度公司从中看到可以摆脱荷兰人阴影的机会,立即派遣约翰率团北上,期望能同鞑靼帝国的中央政府开展长期贸易合作,如此必能为已经十分虚弱的公司续一波命。

    约翰除了带来法国东印度公司与鞑靼帝国开展贸易的诚意外,作为商业代表,也带来了整整一船西洋参。

    这东西,价比黄金。

    且只在中国能卖出黄金价。

    由于大清入关后禁止民间在关外采参,而市场对于人参的渴求却从未降低,在无法获得辽东人参供应前提下,高丽参和东洋参就大量走私流入中国,价格相当高昂。

    康熙五十七年,法国人第一次将西洋参运到中国,这种长相和中国人参一模一样的参立即受到中国官绅富户的青睐,一致给出好评。

    价格也水涨船高,从早期一斤1.44两涨到了如今的每斤155两。

    也就是大清朝一品官员法定年薪(不计养廉银及其它)才堪堪能买一斤左右。

    约翰虽然听不懂眼前这位中国年轻官员的话,也不知对方是代表鞑靼皇帝还是传说中的那个掌权人,但还是立即向这位年轻的官员献上了三棵上等西洋参。

    “诺,你们看,谁说咱大清和西洋人没有共同语言的,这不就是么?”

    贾六当仁不让的收下见面礼,琢磨这玩意极有可能就是传说中的花旗参。

    要知道美利坚老表的早期历史中,花旗参可是扮演重要角色的,价格堪比黄金,是收割中国白银的一大利器。

    但是嘛,贸易这东西,是双方相互的。

    不能因为人家的货物在中国卖的超级贵就不允许人家卖吧。

    市场供需关系永远决定商业价值。

    因此贾六笑咪咪的伸出大拇指:“够的!够的!”

    可对面的英吉利老表似乎不明白他的意思。

    这让贾六犯了难,无法沟通如何能深入交流呢。

    要知道为了这次历史性的会面,贾六甚至还找教士重温了一下李雷和韩梅梅,以便能够与来自大洋彼岸的正米字旗老表们愉快玩耍。

    法国东印度公司代表约翰弄了半天才明白这个“够的”什么意思,忙从人群中拉过一个与他一同下船的英国商人詹姆,让他从中翻译。

    不知道是时代原因,还是贾六的英语太过超前,又或是詹姆可能是英吉利哪个乡下的来的说话口音太重,所以交流依旧不顺畅。

    好比浙江人和广东人要用各自乡音交谈的话,肯定驴唇不对马嘴。

    但他们说的都是中国话。

    无奈,贾六只得等待还没上岸的天津知府朱大文把翻译带过来。
第九百六十二章 大清,新的灯塔(2/2)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