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而下一个目标是要多花钱,尤其是研发投入,三清在这一块还跟国际医药巨头有明显差距,短期目标是追平,长期目标则是力争远超同行。
同时三清集团制药业务也绝对不会上市。
消息一传出,各大网友顿时笑了。
“卫总牛逼,资本得不到的男人。”
“看着资本吃瘪,我真的太开心了。”
“下个目标是多花钱,要追平辉瑞是吗?我特么笑喷了。”
“正该如此,医药公司就应该为人民服务,满足社会需求,怎么能控制在资本家手中呢。”
“不上市,就不会被资本掌控,也不会卖高价药,这下我们放心了。”
“国外药企巨头一年研发投入都是百亿美金起步,我觉得卫总这个花钱计划,恐怕有点难啊。”
“不难不难,给全国人民一人一百块,轻松达成目标,哈哈哈。”
“卫总这意思你们还没看出来吗?这是要一人带动一市的节奏,昆市要发达了,房价估计要飙升!”
“我就看出来八成又要招人了,嘿嘿,我马上就要毕业了,准备去投简历。”
“羡慕楼上的学霸,如果时光倒流,我当年也会选择生物化学专业了。”
“别的不说,如果三清的研发投入有菊为那么高,就能撑起整个国内医药行业了。”
“是啊,你们不知道啊,国内药企的研发投入,全部加起来都没国外一家巨头多,而国外药企巨头的研发投入,都比不上菊为,菊为的研发投入全球排名第三。”
“嘶,恐怖如斯,三清这是要跟菊为成为国内研发双冠王吗?”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今年到制药,我生化环材合该大兴啊!”
不提网友们的兴奋和激动,金融圈的心急眼馋,国内药企老总们看着三清的声明,不禁老脸一红,于是纷纷转过头去,全当看不到。
“国情如此,无可奈何呀。”他们如是想着。
一个人的惯性往往顽固得可怕,更不用说一个行业的惯性了。
虽然三清正在努力逆势而行,但是还没到扭转全行业局势的时候。
就在业内人士都对此声明保持缄默之时,网上突然出现一个帖子:“从三清之声明论我国医药业研发投入之拍案惊奇!”
发帖人为京大生物系主任,知名生物科学家,科学院院士常三维,此人在网上声名卓著,素以耿直敢言著称,常常发言怒怼各种行业内不平或者奇葩现状,因此得一外号为常怼怼。
帖子详细分析了国内各大药企的研发投入,大肆夸赞了三清重视研发之举,顿时引发全网热议。
“此时此刻,国内医药行业出现了一个可称之为‘华夏拍案惊奇’的现象。”
“行内最赚钱,营收最多的药企,却不上市,也不融资,将挣来的钱都默默地花在药物研发和基础科研上面,一家企业撑起了一个行业。”
“而上市药企们,却硬是走着一条充满华夏特色的道路。
数据显示,373家上市药企去年总研发费用仅为613亿元,不敌跨国药企罗氏一家。
以医药龙头恒瑞为例,该公司去年研发费用排在全球药企40名开外。如果把所有销售费用都用在研发上,总研发费用大约为19亿美元,排名将大幅提升至20名左右,可以与诺和诺德这种中等药企平起平坐。
国内药企这两年赚得可谓盆满钵满,它们究竟把钱花到哪去了?
答案是营销推广。
去年共计有373家上市企业发布了业绩报告,总营收为1.92万亿,净利润1351亿元。而销售费用高达2790亿元,其中672亿元为销售员工薪酬,剩下的2118亿元主要用在推广上,包括学术推广,招待费用,会议费,宣传费,差旅支出等。
再拿恒瑞医药举例,该公司去年总营收277亿元,净利润63亿元。而全年销售费用为98亿元,其中42亿元用在学术推广,创新药专业化平台建设等市场费用上。
一份投入一份收获,投入如此之低,整个行业自然就是泡沫满满。别看各种创新药企业的PPT吹的是天花乱坠,但实际上国内的新药项目90%都是针对国内外已经验证过的靶点开发的派生新药。
派生药虽然仿照原研药,但稍微改变原研药的化学结构,严格意义上来说都是衍生药物。
第一百零一章 怼院士的出击(2/2)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