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知道吗?仁王在斩舰的同时,还捎带手地亲斩了好几个夷兵,并且全身而退!”
“仁王所斩断的龙骨,可不止1根啊!”
“我知道!前后共有3艘夷舰的龙骨都毁于他的刀下!”
“放屁!是6艘才对!”
“瞎说!明明是所有夷舰的龙骨都被仁王给一一斩断了!”
“就是!要不然那群横行霸道的夷人,岂会乖乖地退兵呢?”
“西夷的首领,就是那个叫约翰啥啥的人,在见着被仁王劈断的龙骨后,吓得直接跌坐在地上,屁滚尿流!”
“没错!咸临丸上的水兵们全都看见了!那个约翰在见着仁王后,连大气都不敢出!”……民众开足脑洞,畅所欲言,犹如一场狂欢。
他们百无禁忌地幻想着青登的英姿,想象他是如何挥出畅快淋漓的一刀,斩舰破敌!
自打成了名人后,青登总算是了解了
“女娲补天”、
“后羿射日”等玄幻故事,都是如何诞生的。搞不好这些事迹都是真实存在的!
只不过在民众的口耳相传之下,越传越夸张。久而久之,硬生生地将一件事实给传成了神话传说。
换作在以往,对于这些极不着调、就差将他吹为
“东洋超人”的离谱传言,青登或许会感到尴尬和无所适从。可如今,他的想法已经变了。
他逐渐意识到:这些乱七八糟的奇葩传言,将能变相地增涨其威望!而今的他,已经是万众瞩目的幕军大将。
像他这种级别的大人物,时刻保持自己的
“热度”,虽会有些许弊端,但也能换来诸多的好处!时下没有电视、互联网等便捷的信息传播工具。
最大的宣传工具,就是民众的口耳相传。可不要小瞧舆论战啊。在21世纪,无数事迹印证了舆论战的重要性。
哪怕是在古代,舆论所蕴藏的强大能量也同样不可忽略。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三国时代的刘备了。
世人皆知刘备的仁义之名,所以他走到哪儿都吃得开,百姓愿意跟随他,义士们愿意效忠他。
出于民智未开的缘故,封建时代的民众的精神世界,基本就是各种各样的怪力乱神。
你说青登乃仁王在人间的化身,是名副其实的
“仁王”,真的会有不少老百姓会对此深信不疑的!只要市井间持续传播着青登的这些似是而非的
“英勇事迹”,润物细无声之下,总有一日会起到
“量变产生质变”的效果。渐渐的,将来不仅仅是关东一带,日本的其他地区的士民,都会慑于青登的威名!
假以时日,在未来的某一天,这种场面并不是没可能发生——青登策牛至敌阵前,大喊一声
“我仁王也!”,敌军大惊,不愿与其交锋,最终不攻自溃。总而言之,自己啥也不用做,便有无数民众来给他做免费的宣传,助他成
“神”——这种坐享其成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不论外界如何纷扰,该处理的正事还是要去一一解决。
直至英舰撤离的翌日,青登才总算是久违地与土方岁三见上一面。距离土方岁三远赴江户,亲自主持江户方面的征兵工作,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土方岁三不愧是允文允武的全能型人才。即使是这种无比繁琐的任务,他依然能不辱使命。
关东的良家子是青登的基本盘。因此,为了保证新选组的
“纯洁性”,在此次的大征兵中,江户方面所分得的数额是2000人,京都方面则是1000人。
经过层层遴选,江户方面的2000新兵总算是悉数到位了!根据事后统计,赶来应征的人员多达数万之众!
广大的基数保证了应征者的质量,有道是
“你不干,有的是人干!”。关于新选组的新兵,青登就只有两项要求:其一,要有健康的体魄,即使没练过武也不要紧,若是曾经念过私塾,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那就再好不过了。
其二,家世要清白。前者倒还好说,后者就比较困难了。当前的日本并无健全的户籍系统,很难调查他人的家世状况。
不过,总的来说,青登对于土方岁三的工作成果,还是相当满意的。从数万人中遴选出2000人——别的不谈,光是身体素质就远超一般人。
最终通过考核的每一个人,皆为人中龙凤。其中不乏身手高强的武道中人。
甚至还有十来人是免许皆传的获得者。顺便一提,在这两千名新兵中,有一百来人是特殊人才。
为了将新选组建设成没有短板的
“全能军队”,青登特地下令辟置了
“特殊人才通道”。顾名思义,这一
“通道”并不征召战士,而是专门面向身怀绝技的人才。根据青登的要求,主要招收4类人才——医生、会计、铁匠和建筑师。
医生救死扶伤。会计协调物资。铁匠维护装备。建筑师修缮工事。其中,青登最看重的就是医生和建筑师了。
医生自不必说——提高伤病的存活率,确保老卒的数量,此外还能有效减少爆发瘟疫的可能性。
青登真的很怕瘟疫。多多招募军医,总能让他心安一些。至于建筑师……拥有优秀的建筑师,就意味着拥有质量上乘的野战工事!
青登很了解自己的军事才能——那就是没什么军事才能。他没法像韩信、白起、李靖等军神那般,能够想出这么多的奇策来花式吊打对手。
人贵自知之明,既然自己并不是什么军事天才,那就以
“普通人”的方式去打仗!青登最推崇的将帅,就是
“天可汗”李世民。虽然同为百战百胜的军神,但李世民却不像韩信、白起那般,总打一些让人看不懂的神仙仗。
李世民最常使的用兵方法,出奇地简单。简单来说,仅仅只是
第215章 新选组的特殊人才!【4100】(2/2)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